第1295章 共灭大耳!-第2/3页



        还好夏侯惇等人没在这,不然又得爆发争斗。

        不过刘璋早就有了应对之策。

        “吕将军,曹操是不是国贼先放在一边。孙权难道就是忠臣了吗?”

        “今日获封吴公,纯属曹操无能!若不是长江之上惨败于陆逊之手,孙权还想称孤道寡?”

        “当初孙策驱赶扬州刺史刘繇的那一刻起,孙氏就已经戴上了反贼的帽子!”

        “说到底,也只不过是窃据扬州,拥兵自重的反贼罢了!”

        刘璋言辞犀利,直接将孙权一撸到底,扒得一干二净。

        提及刘繇,足以让孙权没有任何辩解的余地。

        毕竟刘繇才是朝廷册封的扬州刺史!

        孙策驱赶刘繇,不是反贼又是什么?

        吕蒙并没有太过焦急,也没有多少惊讶之色。

        不止如此,为了不反驳刘璋,还轻轻点了点头。

        “秦王所言皆是事实,在下断断不敢反驳!”

        “只是当初袁术称帝,先主公孙策亲自配合朝廷征剿,立下功勋才有了讨逆将军之职,吴侯之位!”

        “先主公被小人残害后,为了安定江东百万黎民,吴公知难而上,历经磨难,江东才有了现如今的和平!”

        “这么多年来,先主公孙策,现主公孙权,都对朝廷敬重有加,并时时想要朝贡!”

        “只可恨曹贼劫持天子,残害忠良,欺君罔上,独霸朝纲!如果向朝廷缴纳赋税,实则在资助曹贼!”

        “不仅无益于陛下,反而会滋长曹贼的窜逆之心!”

        吕蒙思路极为清晰,以孙策,孙权二人的功绩,以及天子被曹操劫持为理由。

        完全将孙氏的反叛之事推得一干二净。

        不得不说,至少在明面上,没什么问题。

        即便是刘璋,也无法强行安插罪名。

        毕竟扬州刺史刘繇没有惨死在孙策之后,而且直到现在,孙权还善待着刘繇之子刘基。

        唯一可以拿出来斥责的不像朝廷朝贡,也被吕蒙推得一干二净!

        实际上朝贡一事,本就没办法特别展开说明。

        谁让刘璋自己也不朝贡呢?

        不过这些话,远远无法说服刘璋。

        “吕将军,孙氏的基业怎么来的,孤就不纠结了。身在乱世,能够打出一片江山,的确不是等闲之辈!”

        “眼下孙权的职位,都是由朝廷册封,孤可以勉强接受。”

        “只是,孙权既然接受了朝廷吴公的册封,为何还要与乱国逆贼纠缠不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