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一章巡视地方-第2/3页



不能忍,等会给朱龄石写封信,让他敲打敲打毛修之,省得他不知天高地厚。

当初朝廷任命杨安玄为雍兖刺史时,将豫州的汝南、颍川、荥阳、襄城划归雍州,而兖州辖濮阳、东平、梁、谯、高平、济阴、济北、任城、鲁、泰山等郡,杨安玄奏请将陈留郡也划归雍州,这样雍兖之地便连成一片。

后来取上洛、弘农两郡,朝廷以鲁宗之为司州刺史,根据刘裕所请以上洛、弘农、河南、荥阳、颍川、襄城、陈留七郡为司州。

刘裕的目的是想让鲁宗之来牵制杨安玄,而对杨安玄来说早已完成了这七郡的布局,七郡太守皆是自己的亲信,换谁做刺史都一样,自然乐得遵从朝廷的旨意。

魏军屡次攻打成皋关,杨安玄担心兖州实力不足,奏请将荥阳划归兖州管辖,这样一来兖州便有了十一郡之地,疆域除了荆、扬外成为第三大州。

刘裕为限制荆州,从荆州中分出湘州,杨安玄考虑找到机会将兖州拆出个北豫州来,省得地盘大了有人起不该有的心思。

原本杨安玄打算到过荥阳后直接前往廪丘城,听完王慧龙的话后,杨安玄决定改变行程,转道往南,准备先跟各郡县打打招呼,最后才进廪丘城。

从荥阳郡南下颍川郡,杨安玄任过荥阳、颍川两郡太守,跑遍两郡的县城,依稀还记得当年风物。搂着杨愔坐在马前,一路指点着沿途风光,遇

到村庄时不时停下来寻访当年旧识。

沿途士族、百姓得知雍公到来,扶老携幼前来拜见,杨安玄不分贵贱,皆以礼相待。杨愔跟随在父亲身边,看着这么多人来找父亲,有说有笑有落泪,甚感诧异。

此行余应跟在杨安玄身边,看到雍公得诸人拥戴,感慨地对世子道:“主公广施仁德,受百姓拥戴,难怪人家说主公是佛子转世,前来普渡众生。”

颍川太守是原长社县令郭仪,是当年杨安玄任颍川、荥阳太守时为数不多的能吏,对于得力旧部杨安玄自然大力提拔。得知雍公与世子到来,郭仪出迎三十里。

杨安玄跳下马,扶起深躬到地的郭仪,笑道:“平义,一别十二年,你两鬓已现银丝了。愚来到颍川算是故地重游,要宴请父老旧识,与诸公共谋一醉。”

郭仪激动地道:“求之不得。卑职知主公不喜逢迎,唯有尽心尽职报答主公的知遇之恩。”

离许昌城尚有数里,便见官道两旁满是前来迎接的人,杨安玄深为感动,自己当年为百姓所做的一点事情,百姓依旧记在心上。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杨安玄跳下马,与众父老相见,饮了三杯接风酒,随着浩浩荡荡的人流步行同进许昌城。

离开颍川时已是五月,官道两旁杨柳依依、青草依依,蜂蝶纷忙、鸟儿清唱,初夏时节景色宜人。

杨愔在马上左顾右盼,这段时日他过

得很开心,随着父亲会见各种各样的人,看着他们恭敬地对自己行礼,献上许多珍奇的礼物,还有每餐都有好多好吃的东西,要是父亲每天卯正不叫自己起床练功就更好了。

颍川之南是汝南,杨安玄最早任太守之地,而且是母亲袁氏的家乡,过汝南自然要前去汝阳城拜会。

得知雍公和世子要来,现任袁氏家主袁宏早早让人打扫庭院,连门前的石缝中的小草也拔除得干干净净。

袁家已不再是当年破败模样,断裂的石阶更换成丈许长的整石,大门重新更换刷漆,门柱、窗牖、甬道都修补齐整,屋檐下的衰草更是清理得干干净净。破败的屋宇重新翻缮过,添置了花花草草,整个宅院给人焕然一新的感觉。

袁家借助杨安玄的崛起得到重生的机会,袁家子侄有不少人入仕为官,最大的官是现在襄阳任雍公府主簿的袁涛。虽只有五品,但天下谁人不知戏曲宗师的名望,更何况世人皆知袁涛与雍公是表兄弟,关系密切。

七叔公袁竹早在五年前病逝,临死前让袁宏接任家主之位,袁竹叮嘱袁宏,袁家要紧靠着杨家,年节之时要派人前往襄阳送礼,争取多与杨氏族人联姻,不能断了这门亲。

袁宏后悔当初不该对杨家人冷言冷语,得罪了杨安玄,要不然以自己的才华说不定能做个郡守,何用在族中小心经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