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君问归期未有期(十一)-第2/2页
只看成色,桑硕就知道这刀纸必是昨儿灵璧望考蝉联状元,朱先生给的犒赏。
如何肯收:“我有呢,你留着自己用。”坚决推了回去。
这样成色的毛边纸,一刀下去就得四钱银子,比他们素日用的贵了好些,当然,写起字儿来也更托墨。
既是送出去了,灵璧又怎地的肯收回;“哥哥收着吧,我那还有好些,都用不完。”
确实用不完,不过这并不能掩盖念书花钱就如烧钱的真相。
自打念书起,不但孟氏肉疼,灵璧也没少在心里琢磨钱的事儿。
束脩甚的先不说,只说一年到头笔墨纸砚上的开销,就不是一笔小数目。
最遭孟氏念叨的,除了蜡烛,就是笔了,一支二十个铜板买来的毛笔,通常用不到一个月。
孟氏心疼的一度以为他们在啃笔,又以为他们买到了假笔,后来弄清缘由后更是每天盯着他们洗笔。
可无论怎的洗,笔腹顶端残留的墨及胶质是绝无可能完全洗净的,不消多久,还是会鼓出包包来,书写效果自然大打折扣。
灵璧也心疼,除了实在是贵,再一个,好容易写顺手了,一旦换笔,又得花工夫去琢磨脾性,想着不过是笔锋不对,心里有数儿就是了,到底能撑一天是一天,结果被孟氏劈头盖脸好一顿收拾。
“你老子斗大的字儿不识一箩筐都晓得下工回来先把家伙什拾掇好,明儿才好下塘,老娘花了这么多钱送你念书,就是为了让你越念越憨的?”
自此之后,孟氏每月都会扳着手指头给他们兄妹换笔,灵璧同桑硕的字儿也越写越好。
与此同时,灵璧也从蜡烛笔墨,甚至于衣裳茶饭中慢慢领悟到,当娘的人,最口是心非。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