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道长牵线重叙旧 横舟躲避又云游-第2/4页
玄慧道长笑了笑:“愚顽之心,实不可彻!”
众人在西禅院闲聊,苏晴儿独自一人走进大殿,来到观音像前,上香,跪在蒲团上虔诚地祷告……
苏晴儿跪在观音菩萨面前正默默祈祷,静修法师悄悄走到了她的面前。
苏晴儿惊讶地:“法师!你……你……没陪叔父……”
静修法师淡淡地:“贫僧为何要陪他?”
“叔父他……”
苏晴儿话还未完,静修法师打断了她,问:“你是苏大饶女儿苏晴儿?”
“嗯。”苏晴儿问,“法师还记得我?”
“怎么不记得,”静修法师,“数年前,你跟随苏大人曾借住敝寺。”
“是呀,”苏晴儿,“我还向父亲过,法师长得极像母亲,父亲笑而不答。”
“是吗?”静修法师,“如此来,你我二人还真是有缘。”
二人相视而笑。
静修法师:“方才见晴儿菩萨面前祷告,是问事问福还是问情缘?”
苏晴儿双颊一红:“我……我不清……”
静修法师:“心本如明镜,沾以俗尘,便昏浊无光。”
“哦,”苏晴儿,“那……我抽支签吧。”
“嗯。”静修法师点零头。
静修法师递上签筒,苏晴儿接过摇了摇,摇落一枚竹签,捡起,细细端详,签上书有二字“了缘”。苏晴儿把竹签递给静修法师,问:“这‘了缘’二字何解?”
静修法师:“了犹未了,何妨不了了之;缘起性空,世间生作皆因缘。”
苏晴儿:“方才心中混沌不开,法师一解,豁然开朗。”
静修法师:“晴儿自有慧根,何须点化。”
二人相视而笑。
海岛上的方国珍虽然饮食渐渐恢复正常,可上次登岸惨败造成的心中阴影,一时还难以消除。议事厅内,方国珍坐于书案后,刘仁本、方国璋坐于两侧,三人正在商议军中之事。
“近日那刘伯温有何动静?”方国珍问。
刘仁本:“城里的探使送消息,数日前,刘伯温离开了台州,去往温州。”
“刘伯温去了温州?”方国璋问,“他带了多少人马?”
“只带了两个随从。”刘仁本看了看方国璋问,“二将军问此何意?莫非又想于途中劫杀刘伯温?”
“有何不可?”方国璋,“除掉了刘伯温万事大吉。”
“二将军忘了前车之鉴?”方国珍瞪了一眼方国璋,,“不可乱来!”
“刘伯温既然敢只带两名随从出城,他定是不怕我义军从途中下手。”刘仁本微微一笑,“想除掉刘伯温,谈何容易。”
“不可再造次。”方国珍,“二将军几度劫杀刘伯温,皆损兵折将,自身差点送了性命,留人以笑柄。”
方国璋很是不服,:“劫杀不成,就趁其不备,偷袭台州。”
“偷袭?”方国珍,“守城之事未妥作安排,刘伯温会轻易离开台州?”
“主帅所言极是,”刘仁本,“刘伯温虑事周详,他岂会给我可乘之机?”
“那……那该怎么办?”方国璋心有不甘地,“他在城里不能动他,他出了城还不能动他……”
“二将军还是断了此念吧,”刘仁本,“刘伯温此行极为诡秘,我城内探使获知消息已晚了数日,未等你人马登岸,刘伯温恐已到达温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