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县衙-第2/3页





    “如此拜谢了,在下绝不会四处走动。”

    中年人转身朝着大堂右后方的厢房而去。

    若是不出意外,知县沈克封应该在县衙的二堂,或者是在二堂前面的厢房歇息。

    周遭再次的安静下来,吴宗睿却陷入到沉思之中。

    安远县知县沈克封,万历四十七年殿试三甲进士,天启三年出任安远县知县。

    如果不是因为赣州农民暴动,攻破安远县县城,这个沈克封可能与其他不受重视、没有多少关系的三甲进士一样,慢慢的熬着做官,运气好的话,混得一个京官致仕。

    可惜的是,赣州农民暴动,攻破了安远县城,知县沈克封守城不力逃走,朝廷平定此番叛乱之后,免去沈克封安远县知县的官职,而后这个沈克封就消失了,史书再无记载。

    按照明史的记载,赣州农民暴动崇祯元年四月初爆发,四月十一日,暴动农民攻陷安远县县城,也就是说,还有两个多月的时间,安远县城就会遭受重创。

    知晓这段历史的吴宗睿,心情是复杂的,有关这个安远县知县沈克封,有诸多的说法,被认定最为权威的说法,就是沈克封因为横征暴敛,激起了暴民的作乱。

    不过仔细推敲,这个说法是不成立的,最为关键的一点,暴乱并非是起于安远县,起义军首领夺天王,不是安远县人氏,而是赣州所辖信丰县人氏,且暴乱首先起源于信丰县。

    四月初官府开始征收田赋,走投无路的农户愤而揭竿,这能够理解,可要说安远县知县沈克封横征暴敛,过于牵强,毕竟赣州各级官府都是按照朝廷的要求征收田赋。

    而且事发之后,江西巡抚洪瞻祖向朝廷禀明整个事件的时候,没有提到沈克封横征暴敛。

    洪瞻祖不存在包庇沈克封,他巴不得将所有责任推给沈克封,这样自己也摘的干净一些。

    至于暴民为什么会攻打安远县城,史书没有记载。

    轻微的脚步声响起,吴宗睿抬头,看见了匆匆走来的中年人。

    “你跟我来,沈大人在二堂。”

    吴宗睿微微点头,跟随在中年人身后,绕过了大堂,来到一排厢房的前面。

    “在这里等着。”

    厢房的后面,就是县衙的二堂,这里是知县平日里署理公务的地方。

    中年人看了看吴宗睿,转身走进厢房。

    四周依旧非常安静,这让吴宗睿险些产生幻觉,难不成县衙里面没有什么人吗。

    等候了大约半个时辰的时间,脚步声终于再次响起。

    走出厢房的依旧是那个中年人。

    “沈大人正在署理公务,抽出时间见一见你,有什么话直接说,不要耽误沈大人的时间。”

    “在下知道了,谢谢这位大人的指点。。。”

    “我可不是什么大人,我是沈大人身边的折奏师爷,也是你的运气好,遇见我了,要不然你压根不要想着见到沈大人。”

    吴宗睿连连点头,不经意的从怀里掏出一个布袋,很自然的塞给了折奏师爷。

    “今日得见沈大人,感谢师爷的照拂。”

    折奏师爷没有推辞,右手轻轻掂量了布袋,随即放进了怀里。

    “沈大人很忙,县衙马上就要开始征收田赋,需要处理的事情很多,沈大人轻易是不会见客的,也算你运气不错,你有什么事情,长话短说,沈大人对我等要求都很严格,你看整个的县衙,都略显安静,我等每天都要竭尽全力,署理公务。。。”

    吴宗睿听得仔细,也微微的点头。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从县衙的情形看,吴宗睿更加怀疑史书上面的猜测,当然,由此就判断沈克封务实清廉,有些草率了,也是不大可能的,不过至少能够感觉到,这个安远县知县沈克封,绝非什么张扬之人。

    明末的官员,不可能非常的清廉,由上至下,贪腐的习气影响到了太多的人,千里做官只为财,如果寒窗苦读十年,一招金榜题名之后,还是过着苦哈哈的生活,甚至家人都养活不了,这样的官可没有谁愿意去做。

    海瑞这样的官员,大明王朝延续数百年,也就出现了一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