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初到代国-第2/2页
人如果专一于修道而不二心,则天也不能加祸于人。所以大水或大旱也不能使人饥饿,寒天暑天也不能使人患病,妖怪也不能使人遭遇凶险。但如果根本被荒废了,使用太奢侈了,则天也不能令人富贵。
忽略了存养充足,又很少运动,天也不能够令人健全。违背道而妄意而行,天也不能够令人吉祥。所以大水大旱未到,人就已经饥饿,寒暑未迫近人就已经患病,妖怪未到而人已遇凶险。
人所接受的时令和治世时的时令是相同的,但遇到的灾祸就和治世时不同,这是不可以怨天的,道就是如此。所以明白天人的分别,就可以叫作至人了。”
面对严肃起来的张苍,刘恒也不禁正襟危坐了起来,毕竟这个人不仅是他的国相,也同样兼职了他的老师。
在西汉这种战国遗风仍在的时代,君不正,则臣投他国可不是虚言。
刘恒可还指望着张苍帮忙治理代国呢,不敢无礼。
“老师教训的是,恒明白了。”
对此,张苍很是满意。
这个小子虽然有各种各样的毛病,但懂的纳谏,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而且悟性极佳,这就很不错。
“那你说说你的理解吧。”
刘恒正了正衣冠,道。
“荀子曰: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望时而待之,孰与应时而使之!因物而多之,孰与骋能而化之!
思物而物之,孰与理物而勿失之也!愿于物之所以生,孰与有物之所以成!故错人而思天,则失万物之情。”
老师的意思是,与其羡慕齐楚的强大富裕而怨天尤人,不如努力把握现有的东西而用心治理国家。
顺从豪族而歌颂他们,不如控制豪强而使用他们。与其希望豪强良心发现而等待觉悟,不如适应形势而使用他们。
期望田地多而谷物繁衍生长,不如施展人的才能而加以化育。思考事物而使用事物,不如管理好事物而不要遗失。
希望人民的生活更好,不如帮助贫苦大众富裕起来。所以放弃人的努力而想天,就失去对万物的感情。
总结: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
“善,大善,代国百姓有此王者,福也。”
张苍大悦之。
身为荀子之徒,他怎么可以不明白,刘恒这可是对于天论有了自己的理解了啊。
“恒,现在我将教导你如何治理国家。”
“高祖曰: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我不如张良;镇守国家,安抚百姓,供给军饷,不断绝粮道,我不如萧何;统领百万大军,战必胜,攻必取,我不如韩信。”
“所以君王只需懂得识人用人之术即可。
初入代地,不宜有大的动作,一切照常运行,等过了三四年,统治有了惯性,君主应当选拔人才任用官员,逐步改变国家,积小改以至于大改,徐徐图之,以成大势。
这就是所谓的治大国如烹小鲜,况代国地处北疆,时刻面临着匈奴的威胁,所以更不能有大的动荡。”
“恒明白了。”
刘恒若有所思。
接着,在去往代国国都代郡的路途上。张苍教导着刘恒如何治理国家,什么是道。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