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二章 夫妻同心,其利断金-第2/3页





    只是,这个人情大发了,一句话几百万两白银没了。

    心疼!

    崇祯皇帝的话说得有理,周皇后渐渐愁眉舒展,心里也安定下来。

    “皇上,皇亲国戚何其多也,隐藏的土地更是不知凡几,臣妾就怕到时怨声载道,皇上不堪其扰啊!”

    家里的事情解决了,周皇后又替崇祯皇帝担心起来。

    “为了天下百姓,为了大明,有什么不堪其扰的?

    他们一家一姓的土地,足以养活数十数百万的大明百姓。

    朕要不出手,朝堂上没有哪个大臣能对付得了他们?

    虽千万人,朕往矣!”

    崇祯皇帝皇帝这番话说得正气秉然,让周皇后无比动容。

    她看到了崇祯皇帝的决心和毅力,也看到他的手段。

    杀鸡骇猴,周家就是那骇猴的鸡。

    试问天下皇亲,还有哪个比国丈一家位置更高,权柄更重?

    皇上大义灭亲,煞费苦心啊!

    聪慧的周皇后,细细的梳理着其中的缘由,很快就明白崇祯皇帝的帝心。

    不过,她并没有责怪。

    诚如皇上所言,他是大明天下百姓的皇帝,不是为一家一姓。

    同理,她也是大明皇后,母仪天下,为的是全天下百姓。

    周家,只是比较特殊而已。

    所以,皇上做得正确。

    尤其是这半年多的变化,自己可是感受颇深。

    现在皇宫内的用度已经和前几年不可同日而语。

    皇上虽然一次次从内库之中往外发军饷、赈灾、重组京营、赏赐宫中太监宫女……所有一切花费巨大,但内库仍然充盈。

    这代表着什么,作为皇后,她自然清楚的。

    至少,这意味着皇上梦寐以求的大明中兴开始。

    当然,这些银子都是皇上从朝臣、太监、勋贵那里抄家得来。

    以至于最近,她竟然听说有人叫皇上为抄家皇帝。

    对此,她深表不屑。

    外面那些朝臣都是什么人啊,还国之重臣,不过尔尔!

    连自己一个妇道人家都懂得,内库充盈了,才能让让九边军队稳定,能让户部尚书毕自严掌管的国库得到休养生息,连带着皇宫的日子也都好过许多。

    “皇上,臣妾想通了,请皇上放手施为,无需顾忌臣妾。

    那些皇戚的命妇但有来哭诉的,臣妾一概负责打发走。”

    想到这里,周皇后坚定的对崇祯皇帝说道。

    “夫妻齐心,其利断金!”

    坤宁宫内,想起崇祯皇帝哈哈大笑的爽朗声音。

    有了皇后的帮忙沟通,一切都很顺利。

    随后,嘉定伯府发生的事情,让京城官员眼花缭乱。

    先是朝廷派出吏部尚书闵洪学为治丧大臣,全权负责嘉定伯府治丧事宜。

    然后内阁快速拟定嘉定伯四个谥号,两个恶谥两个平谥,送呈皇上御览挑选。

    崇祯皇帝当即就挑了一个平谥,不褒不贬,并表示合乎嘉定伯一生,无功无过。

    同时,命司仪局配合吏部尚书闵洪学治丧。只是,一切丧葬的仪节,都十分草草。

    崇祯皇帝的指示是,国家困难之际,一切从简。

    丧礼过后,头七尚未过完,嘉定伯府世子周作福就上书崇祯皇帝,言要护送嘉定伯周奎灵柩回苏州安葬,让父亲落叶归根。

    并且带来国丈周奎遗嘱,京城二十六万亩良田和嘉定伯府若干产业,一律上交内库,以资国用。

    至于说周家两兄弟,今后就将在苏州安家,为父亲守灵,不再归京。

    据闻,崇祯皇帝收到这份遗嘱,当即高呼误会国丈矣,并称赞国丈周奎高风亮节大公无私。

    随即,亲笔题词,发表在大明皇家周报上,号召皇亲国戚、勋贵子弟、朝堂大臣学习国丈周奎大公无私精神。

    要说有人信不信,在崇祯皇帝眼里其实并不重要,关键的是流程要这么走。

    后来的事情就简单了,得到国丈大笔馈赠的崇祯皇帝,想要感激世子周作福,想让他继承嘉定伯爵位。

    奈何世子周作福再三辞而不受,并言崇祯皇帝曾经说过,爵位隔代递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