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 开考-第2/3页



        陈一公疑问:“就这样?”

        九叔答道:“目前为止,我只打探到这些。”

        陈一公双眼眯了眯:“看来此子走了时运,识得了贵人。”

        九叔一怔:“大老爷的意思,是说那胡氏一家是贵人?可不对呀,我倒感觉处处透着诡异。况且那处宅子,地理偏僻,卖不上价。”

        陈一公“哼”一声:“本以为是個略具诗才文采的族中子弟,现在看来,倒显得不简单了。”

        九叔闻言,心中一凛,知道这位大老爷真正对陈铮开始上心了。

        换句话说,是认为陈铮具备了某种威胁性。

        但不应该啊。

        陈铮目前唯一能拿得出手的,就是才子的头衔,以及两三首佳作罢了。

        其实这些,都算是虚名,如浮云一般,没根的。

        自古才子多风流,更多坎坷,不乏颠沛流离,甚至贫困潦倒者,鲜有能成事的。

        总之在九叔心目中,陈铮与陈渭斌相比,完全不在一个层面上,无法相提并论。

        就又听陈一公说道:“是否真得具备了时运,验证其实很简单,就看他这次能否考取秀才。”

        九叔松了口气,大老爷既然这么说,那就意味着陈铮不可能考得上了。

        当人上了年纪,越发会相信时运之说。

        对于陈一公,孙儿陈渭斌就是命根子,而陈渭斌作为陈氏年轻一辈的读书种子,这是十几年来努力的结果,绝不允许受到任何的破坏影响。

        皆因这个受到动摇的话,那么就会动摇到大房一脉的根基,非同小可。

        是以一直以来,陈一公都坚持祖荫文运,要尽可能地灌注在陈渭斌的身上,不能给别人分薄了去。

        别人来抢,那就是跟他们家过不去。

        开始之际,陈一公并不认为陈铮具备抢夺的资格,只抱着一种防患于未然的态度,让陈铮今年不考,过两三年再说。

        但事情发展到这一步,竟变得微妙起来。

        当引起了陈一公的重视,不管陈铮是不是有了时运,都将在这一刻断绝。

        九叔太了解眼前这位老人的威信与能量了,只需出面找胡知府说一句话,陈铮的文章写得再好,都考不中秀才。

        大局已定。

        ……

        在忘我的修行与读书中,时间过得飞快,转眼就到了童子试的日子。

        不是第一次考,亦非吴下阿蒙,陈铮的心态相当平静,倒是二伯陈远等人颇为紧张,齐心合力地帮陈铮准备着各种考前事宜。

        对于他们来说,所谓“才子”的头衔,甚不踏实,比不过真正的功名实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