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秋闱大考



    时间如梭,光阴似箭。

    眨眼功夫就来到了二十天后,八月初八这天的秋闱大考。

    李牧站在院试大门前,望着或成群结队,或独自一人,但各自脸上都洋溢着自信神采的考生们,排队进入考场,他的内心感慨万一。

    这二十天的时间里,李牧白天忙着赚钱,晚上拉着陈世美,各个茶楼门口趴着听书。

    专听一些与孝道,恩爱夫妻,传播真善美有关的书。

    而早已靠着给书铺写话本,画舫斗诗,赚取了几千两白银不止的李牧,觉得自己过的也忒不容易了。

    白天忙的不可开交,各个勾栏青楼游走,晚上还要回到窝棚里扮穷困潦倒,然后带着陈世美各个茶楼听书。

    为了从根儿上预防陈世美即将暴露的渣男本性,李牧真可谓是用心良苦。

    幸好苍天不负,总算没有让他白忙活一场。

    二十天的听书效果,带来的是,陈世美现在只要在路边看到老乞丐,总会上前关心一番,并送上一碗热汤。

    李牧看到自己这么辛苦,总算是有了那么点成效,便也有些安慰。

    秋闱大考,或许有许多同期考生会觉得,他李牧不在乎。

    因为那些同在窝棚区住着的考生们,从来没有看到他温习功课。

    也就顺理成章的以为,这位根本就不在乎大考能不能金榜题名。

    然而他们都想错了。

    作为一个现代人,曾是985高材生的李牧,十分爱看古今名著,又好学习五花八门的技艺。

    像参加北宋秋闱大考这种事,对于他来说,那是小菜一碟。

    他对大考很上心这一点,毋庸置疑。

    只不过是,北宋秋闱考试,他上一世了解过。

    主要考的是帖经、墨义和诗赋,这三样东西。

    而他只需借用宋之后的大家的文章一用,那么他将闭着眼睛通关。

    因此他才没有温习各种典籍。

    陈世美站在李牧身边,两眼满布“**”二字地盯着院试二字的门头匾额,仿佛那状元之位,已经在向他招手,近在咫尺。

    李牧扭头看着陈世美,恭维道:“陈兄,我在这里提前祝你金榜高中,将来若做了大官,可别忘了我这个与你同甘共苦的兄弟。”

    陈世美笑的无比灿烂:“借李兄吉言,我在这里也祝李牧你金榜高中,年少登科。”

    说出这番话的时候,陈世美的眼底身处闪过一抹嘲讽之色。

    就你这个,把大考当作儿戏的浪荡子,若能高中,那考官岂不是瞎了眼,苍天更是无眼。

    验明身份后,两人顺利进入院试考场。

    院试大考,也就是前文说的,考三种题目。

    其一帖经,其二墨义,其三诗赋。

    何谓帖经?指的是科举考试中的惯用考试方法。

    考官任取经典著作中的某一段,用纸条贴盖住其中数个文字或数句话,令考生背出来。

    类似现代的填空题,若考生背诵无误,便算过了第一科。

    李牧参加考试的这一场。

    考官节选的是儒家四大经典巨著中《中庸》,第十一章开篇文字的数句,考官用白条将文字挡住。

    看到是考这个,李牧笑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