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夺命地铁-第5/8页
因此,在晋景公发起的这一次专门针对赵氏的朝议中,参会的八卿中,还没有对国君提出的‘讨伐赵氏’之议发表意见,就只剩下下军佐韩厥、新上军将韩穿所在的韩氏了;在晋景公的再三催促下,下军佐韩厥只得对此事发表意见,但让人意外的是——韩厥不同意发动‘讨伐赵氏’的行动。
韩厥之所以不同意国君直接发兵攻伐赵氏,一来是因为韩厥感念赵衰、赵盾当年对自己的养育之恩,不愿意落井下石;二来韩厥也对国君和栾氏、郤氏想要剪除赵氏的私下谋划早就了然如心,认为这是国君在发泄私愤、谋夺臣子私产。
所以,韩厥才冒着巨大的政治压力,在朝议中不赞同国君和卿士们仅凭庄姬的一面之词就出兵讨伐赵氏。韩厥建议国君先召赵同、赵括两人前来对证,以明辨此事的真伪,查明赵氏究竟有没有谋反意图后再行事。
韩厥如此表态的意思,是请国君将事情给摆到明面上来讲,能通过沟通来解决问题最好,即使最后帮不了赵氏脱困,也能让赵氏多少保留一部分家族的财富和封地,将赵氏大宗成员流放外地了事,就像当年赵盾对付狐氏一样。这样不流血地解决了事情,对晋国、对赵氏、对其他卿族都好。
但晋景公和栾书、郤錡等人为了诛灭眼中钉赵氏,早在两年之前就开始预做准备,已经做好了武力剿灭赵氏的行动计划,为此都不惜以迁都来完成计划,此事已经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庄姬首告的(所谓)“原、屏将反”,不过是晋景公的一个借口而已,这么大的行动,不可能因为韩厥一个人的反对就轻易停止出兵讨伐赵氏,放过已经犯了众怒的赵氏(大宗)。
因此,对韩厥‘先调查再沟通、和赵氏兄弟对质’的劝告,晋景公选择了默然无视,然后以保护晋国宗庙社稷的安危为理由,进一步向群臣下达了君命,让其他诸卿都要随公室一起出兵,攻打谋反的赵氏(大宗);公室甲士和卿士的私兵要联合起来包围并攻击赵氏的封地原、屏两邑和下宫,争取一举铲除‘跋扈专横、预谋作乱’的赵氏(大宗);就像当年‘邲之战’后,君臣联手消灭联合狄人谋反的先氏一样。
在国君的‘伐赵’命令之下,早有准备的栾氏、郤氏首先响应,栾书和郤錡立即率各自家族的私兵大举出动,会合公室军队向赵氏大宗所在的下宫发起了攻击。而公室和栾、郤两家出兵后,晋国其他诸卿家族如荀氏、士氏也纷纷出兵,跟着公室军队一起向赵氏大宗发动了进攻。
在这场针对赵氏大宗的攻伐作战中,晋国朝堂上的卿士家族中,只有下军佐韩厥、新上军将韩穿所在的韩氏坚持不出兵攻打赵氏,但韩氏家主韩厥也没去帮助赵氏大宗,只是命韩氏成员闭门自守,两不相帮。韩厥就是用这样的做法,来表达自己对国君及栾氏、郤氏的反对意见,和心中对栾、郤两家的鄙视之情(以及对帮不了赵氏的无奈心情)。
直到国君和其他卿士家族的联军已经大举包围了下宫之后,赵氏如今的掌门人赵同、赵括兄弟俩才反应过来,国君这是要把赵氏一锅端啊!于是,赵同、赵括急匆匆地安排对包围下宫的各方军队的反击作战;可面对着突如其来的讨伐大军,一直毫无思想准备赵同、赵括思绪混乱、不知该如何去应对,乱糟糟的局面不可扭转。
起初,赵同还想要派使者前去向晋景公求情,请国君放过赵氏;但此举被晋景公给一口回绝了;随即,赵同、赵括在绝望之中又组织赵氏私兵几次积极反攻围攻下宫的军队,意在挽回军事上的颓势。
但赵氏(大宗)的成员们低估了晋景公和晋国诸卿家族想要彻底消灭赵氏的决心,他们也没料到国君这一次居然亲自带头,率先发动公室甲兵来攻击赵氏。因此,下宫的防守还是慢了一拍,赵氏私兵的反击也提不起速度;很快,赵氏的私兵就被联军所击败,下宫也被联军团团围困、四面环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