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夺命地铁-第3/8页
对栾书的提议,晋景公深以为然,现在是到了再次对朝堂进行人事调整的时候了;因此,在完成诛灭赵氏(大宗)之后,晋景公将晋国原有的六军十二卿制缩为四军八卿制;而被取消的四个卿位中,除了赵氏大宗原有的两个位置——下军将(赵同)、新中军将(赵括)外,晋景公还将不愿出兵攻赵的韩氏家族所保有的新上军将(韩穿),以及实力相对较为弱小、对伐赵也不甚积极的士氏所拥有的新中军佐(巩朔)这两个卿士位置一并取消。
另外,晋景公还将晋国原有的新上、中、下三军重新合并,编为新军。此时的晋国,就只有上、中、下、新四军了。
在晋景公携灭赵之威,重新调整了朝堂上的卿士位置、缩小了晋**队的编制后,新一届的晋国八卿将佐排名是——中军将兼执政大夫栾书、中军佐荀庚(中行庚)、上军将士燮(范燮)、上军佐郤錡、下军将韩厥、下军佐荀罃(智罃)、新军将赵旃、新军佐郤至。
此次进入朝堂、担任八卿之末新军佐的新人郤至,也是郤氏家族的成员;郤至是郤氏现任家主郤錡的再从堂弟(郤至的曾祖父郤义,是郤錡的曾祖父郤芮之弟,两人有着同一个高祖父,也就是郤氏家族的开创者郤豹)。郤至的祖父郤扬,其封邑在步邑,所以也以邑为氏,被称做步氏;郤至自己的封邑则在温邑,又因在兄弟之中排行第三,因此也被称为‘温季’。
在郤至被晋景公提拔进入朝堂,担任了八卿之末的新军佐后,郤氏在新建的八卿中就有了两个位置,实力大大增强,可以与栾书的栾氏相提并论了(郤氏本来就是晋国的老牌贵族,其底蕴一点不比栾氏差,甚至还要强)。
之前向晋景公提出缩减军队、减少卿位的建议,并得到晋景公的同意后,栾书认为自己的家族之前有协助国君诛灭权臣(赵氏)的大功,又紧随着国君脚步、调整了朝堂上势力对比,栾氏怎么着也该得到国君的奖励,增加朝堂上的卿位才是。
但晋景公在晋侯之位已经很久了,早就深谙权力控制、驾驭群臣之道,所以在人事调整后的新任八卿之中,并没有提拔除了栾书之外的任何栾氏家族成员出任新任卿士,而是刻意扶持了伐赵之役的另一家功臣——郤氏,将郤氏家主郤錡的族弟郤至任命为新军佐,以此来表彰郤氏在讨伐赵氏的过程中所作出的“卓越贡献。
晋景公此举的目的,就是要进行更深一步的权谋策划,防止本来就势力很强的栾氏在协助自己诛灭赵氏大宗的过程中居功自傲,在因此获取了更多的朝堂利益之后,会加速栾氏家族快速壮大势力,从而形成新一家的权臣家族;因此,晋景公没有选择栾氏成员、而是越级提拔郤至入朝堂的举动,就是想以郤氏来牵制栾书和栾氏家族,以达到朝堂上的政治平衡。
至于栾书心中服不服气,栾氏有没有因此而心生怨恨、迁怒于郤氏,郤錡和栾书将来还怎么相处,这个事晋景公就不管了,甚至这还是晋景公所希望的呢(卿士之间产生矛盾,不正好让国君来分而治之么)。
再说另一边——赵氏大宗覆灭之后,曾受过赵氏家族几代恩德的韩厥不愿曾经的恩主之家就此衰败、消亡,于是找了个机会向晋景公进言,说赵氏实在对晋国有大功,当初成季(赵衰)的功勋、宣孟(赵盾)的忠勤,晋国朝野上下是有目共睹的。
现在,因为部分后人不肖的缘故,赵氏居然没有了能继承家族爵禄的人了,假如如此功勋卓著的家族,都因为后人的不谨而失去了保有家族荣耀和爵禄的资格的话,那么将来还有哪个家族愿意继续为国家、为国君拼死效力呢?
因此,韩厥请求晋景公重新为赵氏设立宗子,以承袭赵衰、赵盾的身后祭祀和赵氏家族的爵禄,重建晋国赵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