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脏脸博弈,眼睛紧盯自己-第2/8页
事实上,每个妻子都已对丈夫不忠。于是每个丈夫都知道除自己妻子之外其他人的妻子都是不贞的女子,因而每个晚上的会议上每个男人都赞美自己的妻子。
这种状况持续了很多年,直到有一天来了一位传教士。传教士参加了篝火会议,并听到每个男人都在赞美自己的妻子,他站起来走到围坐圆圈的中心,大声地提醒说:“这个村子里有一个妻子已经不贞了。”在此后的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者刷新页面试试。
盛乐正整数k,如果恰有k个妻子不贞,那么在传教士走后的连续k-1个晚上,所有的丈夫照样各自称赞自己的妻子,但在第k个晚上,k个不贞妻子的丈夫会悲鸣痛哭,于是,在99个赞扬之夜过后的第100个晚上,每个丈夫都知道一定有100个不贞的妻子。不幸的是包括自己的妻子在内!
这是一个“由己及人,由人及己”的无限推理过程。我们并不是要普及数学知识,只是希望博弈理论的精髓可以更好地在生活中得到运用。通过博弈论,“认识你自己”。
上面两个故事中,人们都清楚别人的状况,但唯独不清楚自己的情况。当某个人点醒他们,让他们所知道的成为一种共同知识之后,他们通过分析认识到了自己的真实情况。
事实是,现实世界中,我们也常常如此,只能认识别人,不能够看清自己。而且我们还缺乏那个一语惊醒梦中人的提醒者。所以,我们更难认清自己。
你的镜子在哪里
“认清你自己”,这是刻在古希腊神庙石墙上的话。当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将“认清你自己”这个教训,让他的学生们永铭于心的时候,他的意思无疑是让他的学生们对自我作一番忘我、冷静、客观的分析,以寻找改进自我的方法。但是该怎样正确地认识自我呢?
苏轼说过:“人之难知,江海不足以喻其深,山谷不足以配其险,浮云不足以比其变。”认识别人是这样,认识自己也同样如此。要知道脸脏不脏,很简单,找个镜子来就可以了。要认清自我很复杂,但只要找到合适的镜子,问题也就迎刃而解。只是,镜子在哪里?
爱因斯坦小时候是个十分贪玩的孩子,他的母亲常常为此忧心忡忡。母亲的再三告诫对他来说如同耳边风。直到16岁那年的秋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者刷新页面试试。
盛乐透过这面镜子,我们辨别出了美与丑、对与错、是与非、善与恶。但是每面镜子又有每面镜子的不同,就像一件艺术品,被某个人认为最美妙的地方,可能会被另一个人斥为最糟糕的败笔。即使这样,我们也不能只一味的把别人的意见当作评判自己的标准,因为别人不是你的镜子。
鲫鱼的美味,全靠鱼鳞传递,食用的时候也不能去鳞,鲫鱼的体形跟鲤鱼差不多,它在误入渔人的网眼时,其实只需稍稍后退,就可以逃掉,但它太爱惜自己的美丽鳞片,仍不顾一切往前,结果被网住。
刀鱼外形如匕首,肉极细嫩,有小刺上千,脊上有坚硬密集的鱼鳍。当它发现鲫鱼上当时,吸取同伴教训,迅速后退。岂知,这是适得其反,鱼鳍被网目死死卡住,自绝了生路。而只需继续往前游去,就可以穿过网眼活命。
河豚呢,身上没有鳞片,也没有硬鳍,只是表皮上有密密的钉刺。它看到鲫鱼进是死,刀鱼退亦是死,于是当网目卡住它时,便拼命地给自己鼓励、打气,一下子肚皮滚圆,试图胀断网目,结果连渔网一起浮出了水面,被人们轻而易举地捕获。
别人的经验不一定适合你,别人的教训也不一定值得你吸取。当我们学习一种经验的时候,要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察境而动。命运其实就掌握在我们手中。
别人的意见需要听取或接受,但不要盲目的跟从。在生意场上,最忌讳的就是盲目地模仿别人的东西。别人把资金投入到某一产业中去,你也把资金投入到某一产业中去,别人投资多少,你也投资多少。这样做的结果往往是希望付诸东流。有时候,我们需要借鉴别人成功的经验,分析别人的学习方法,但不要把它们照抄照搬,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加以修改,去除糟粕,提取精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