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琅琊王氏(求收藏求评论求推荐票求月票)



  陈司业本来打算说这一番话,拍拍祭酒的马屁。

  结果没想到,马屁没拍成,还拍到了马腿上。

  陈司业抹了一把脸上的冷汗,抬眼对上没有什么表情的祭酒,莫名叫他害怕。

  怎么回事?

  这王元亓也不过二十多年轻人,自己好歹也吃了四十多年的盐,怎么还怕他?

  且自己出自汝南陈氏,也不比琅琊王氏差。

  但叫他抬头和祭酒对视,陈司业默默地低下头。

  还是算了吧!怂就怂一点好了!

  “……监舍还没有巡视完,我,下官这就去巡视,那群兔崽子肯定又没好好上课……”

  陈司业恭敬的行了个礼之后,随后快速转身,一溜烟的跑开了。

  ·

  王元亓回到府上的时间点,正时快到晚膳的时候。

  和其他世家大族、皇室宗亲比,王氏府上的膳食委实有些简陋。

  大厨房里每顿就着人数做饭,秉承着吃多少做多少,不浪费。

  这是王氏规矩,所有王氏嫡支族人都得遵守。

  “父亲。”

  太傅饭吃到一半,王元亓就走了进来。

  太傅抬眼看了他一眼,继续吃饭。

  王元亓进来朝太傅恭敬行了一礼,自动走到下人摆好的凳子边坐了下来。

  琅琊王氏吃饭不讲究“食不言寝不语”这套。

  是以在他坐下来后,就同太傅闲聊起来,“今日有位学生给了我一篇文章,我阅后喜之,觉得这篇文章甚好……”

  说着话,王元亓朝太傅看去。

  太傅轻点点头,并未做他想,只以为是国子监里的学生写的文章。

  王元亓笑着拿出一张纸,“这位学生是我几年前游学时交好的一位好友的同窗,如今已入镐京参加来年的春闱。”

  王元亓将手上的文章打开,“那学生将此文章给我看,无非就是想走父亲,走琅琊王氏门生这条路。

  是以我本不想将此文章给父亲看,只是这文章句句都体现如今大周的问题,能够如此洞悉全,此人不可小觑。未来……”

  闻言,太傅眸光往纸上看去,定睛一看。

  似乎看了什么内容,太傅放下碗筷,从王元亓手中接过文章,从头到尾细细看。

  王元亓也不打扰太傅,他看了一眼坐上的饭菜,直接叫人另外再摆上一副碗筷。

  一边吃饭,一边等着父亲看完。

  在他吃完时,刚好太傅也将文章看完了。

  看完后,太傅沉重叹息一声,放下手中的文章。

  只是那目光依旧停留在文章纸上,久久不曾离去。

  “此文章没有华丽的词藻,全篇皆是通俗之语,却能将我大周境遇一一指出,又提出了解决之法。”

  说完,太傅又摇了摇头,“词句工整,言语简短清晰,唯一不足之处就是笔锋凌厉,肆意张扬,到底还是年轻气盛,这要是入了朝堂……”

  只怕沉不住气。

….

    这话,王元亓亦是认同,“儿子就知道父亲惜才,所有在他临离开前,便将叔公的《初月帖》赠予他临摹,磨一磨其性子。”

  太傅闻言,看向他,“你倒是舍得。”

  王元亓丝毫没有不舍之意,他放下筷子平静道:“《初月帖》虽珍贵,终究是一死物,用它保我大周一位有才之人,也算是值得。”

  太傅轻点头。

  太傅接过儿子递来的漱口水,轻轻漱了漱口,将口中的水吐入盆中,又拿起帕子擦了擦手。

  “太子还没回镐京?”太傅撑着王元亓的手,走到软榻坐下。

  “没有。”

  王元亓亦坐在太傅左下侧,他看向父亲,“我接到消息,太子似乎在平江府查到二皇子的罪证,上月回京的途中遇到了刺杀。”

  “刺杀?”太傅拧眉,似乎想到了什么,“一国储君遇到刺杀,可不是什么好消息。”

  那可是国之储君……

  一旦太子殿下发生意外,朝野上下皆会生乱。

  尤其是还有几位皇子在虎视眈眈……

  虽然他们琅琊王氏一直保持中立,但也不能看着太子出事!

  蓦了,他又吩咐道:“无论如何,太子不能出事,你派人出去,极力护送太子回京。”

  “父亲放心,儿子在接到消息后,就已经派人出去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