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北斗速度-第4/5页



        “没有错。我们先前和气球控制中心失联,就是磁暴断开了应答机。”

        “这都被梁老头儿给安排的明明白白的。”方原言归正传,“这个应答机要是坏了,就算发射上去了,我们也收不到信号,相当于白搭是吧?”

        “是的。”

        “那你刚刚说了,是不稳定,不是坏了,还是可以冒个险的。”

        “确实有想过,因为这么算时间都来不及。如果我们想要把应答机的问题归零,首先得去六七十米高的发射塔架顶端,在零失误的前提下,拆除整流罩和卫星舱板,不能让火箭和卫星,受到任何细微的损失。”

        “那其次呢?”

        “其次就是,应答机是我在上海研制的,卫星发射中心并不具备给应答机问题归零的实验条件。”

        “呃……梁老头儿,怎么又和你有关啊……”

        “我也不知道,可能这就是命运吧。东哥他们后来一商量,给了三天的时间,让我解决应答机的问题。”

        “然后你就带着应答机飞回上海?”

        “应答机怎么可能带上飞机呢?东哥他们在成都找到了一个有实验条件的地方,我抱着应答机,基地的特装车司机花了五个小时,把我送到了实验室。整整72个小时,我都没有合过眼,我自己都不记得一共做了多少项试验。”

        方原想了想,72小时不合眼的事情,他暂时还没有经历过,想来应该是相当难。

        心里面给总设计师点赞,嘴上说出来的话却变成了:“你那时候才刚刚三十而立,熬夜三天也就还行。”

        “那时候真的是一秒钟都不敢睡,因为我去成都的时候,就已经是4月11号,且不说后面调试需要多少时间,在4月17号之前,只有4月14,有最临近的发射窗口,错过了这个,之前所有的努力,都会白费,连带着后面调试的机会都没有了。”

        梁天很认真地解释了,北斗并不是故意踩着国际电联规定的最后时间期限的。

        因为发射上去晚了,后面的在轨调试只能紧锣密鼓。

        伽利略用了半个月,北斗只有三天。

        三天之后,2007年4月17日晚上八点,【北斗二号】的第一颗卫星,向地球发射了第一组信号。

        梁天和另外十几个接收机设计厂家一起,在一个巨大的操场上,把接收机排成了一排。

        只要有一个接收机能够收到卫星传回的信号,就能保住国际电联的频率资源和轨道位置,让北斗导航拥有合法的地位。

        2007年4月17日晚上八点,操场上的接收机,有一台算一台,全都准确地接收到了信号。

        中国北斗,从这一刻开始,拥有了合法的地位,以100%国产的核心部件,开始走向世界舞台。

        中国的北斗,也慢慢成了世界的北斗。

        一开始自信满满的伽利略在这个时候,又开始急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