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四章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第2/3页
潼宜政府现在确实是有钱了!一方面,是因为潼宜目前的税收,包括国税地税,全部都由政府支配,这样一来,各个部门的预算比起以往来,都宽裕了不少。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大量投资项目的进入,还有因为潼宜人对于未来有信心,市民的消费有明显地增长,这样一来,也促进当地的税收增长。再加上,除了税之外,政府的另一项重要收入——费,潼宜政府如今手头可支配的资金数额是以往所无法想像的。
苏爱军和赵绪安面对着这一结果,委实是很伤脑筋。对于那些虚假发票报销,或者说在采购物资中讨要回扣好处的人,不用说,严加处理,甚至于追究他们的刑事责任,但是对于公款吃喝、公款旅游和公款消费,如何处理就让人很难把握好这其中的分寸。一棍子全部打死,那自然是不可能的。但是如果说不收拾的话,日后,随着潼宜的经济发展,三\公消费的数额还会急剧的膨胀!
所以两人才将念头动到了官员的个人财产申报制度和政府财务公开制度上。这两项制度,虽然说早就在国内得到了舆论上的支持,在官员中,也有一部分人主动提出,但是距离实际实施还有着遥不可及的距离。
这些年来,也有一些地区试行这两种制度,但是最终的结果都只能说是聊胜与无,根本就没有起到应有的神作书吧用。反而受到强力的抵制。这也是为什么苏爱军和赵绪安都将其视为雷区的缘故。
而苏爱军却是决定钻其中的空子!不错。无论是官员的个人财产申报制度和政府财务公开制度。目前国内都没有明确的条例可供执行,总是处于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的尴尬境地。
苏爱军想要在潼宜推行这两项制度,所将面临的阻力同样也很大。
但是。国内同样也没有哪一项法律规定了,官员不可以对外公开自己的个人财产状况和办公经费。尤其是苏爱军的特殊地位又决定了他在潼宜无人能够制约他,而中\央……能够强令他改变的人,又不会这样做。而且只要方明远自己不对此明确反对。潼宜的特殊情况又使得那些反对力量暂时拿苏爱军没有什么办法。当然了,这只是他们的估计,到底会是什么样的结果,谁也不敢打包票。至少日后苏爱军再向上的仕途目前来看肯定是无望了,只要他离开潼宜,届时他会面临着来自四面八方的强大压力!也正是因此,苏爱军原本打算只是自己一个人对外公开个人财产和办公财务,而不打算让赵绪安参和进来。
但是赵绪安却是因为种种的想法,却不想苏爱军一人来承受这可能到来的莫大压力!
既然赵绪安坚持已见,苏爱军也只好同意。一二把手的同时表态,对于潼宜官场上的震慑力自然更强。从这个角度来说,也不是坏事!但是他自然也要帮助赵绪安减轻一些思想上的压力!
赵绪安激动地在室内走来走去,这一块倒是他忽略了!在国内的其他县市实施这两项制度,都会面临着来自既得利益集团的强大反弹力,但是在潼宜却不是这样。在中\央已经拿走了潼宜未来数十年甚至于可以说是上百年的税收之后,依据协议,无论是中\央政府还是秦西省政府,对于潼宜未来的税收,只要不是非法的征收和使用,其实已经没有了话语权!也就是说,潼宜只要是根据国家规定的税种所征收上来的税,在按比例留给政府后,余下的其实都是方家的收益。也就是说,这些公款消费其实是在挥霍方家的合法财产,那样的话,方家支持这两项制度,就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
而且这样一来,也是给了他们面对压力时一个很好的理由——他们必须要避嫌,要证明自己并没有挥霍方家的财产!如今的方家,可不是谁都能够有资格掂记的,敢张口的就要做好被崩牙的心理准备,消息灵通的人都知道,倒霉的日本人不久前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不管其他人信不信这个理由,但是这终究是一个说得过去的理由。
赵绪安兴奋地道:“苏书记,那岂不是说……”
“至少我们在目前的这个位子上,还可以安稳地坐相当长的时间!”苏爱军道,“不过日后的仕途,就不要想了.”当初方家与中\央达成协议之时,可是有着所有高层领导签字背书的,没有个说得过去的理由,没有得到方家的许可,想把他们从现在的位置上挪走,想都别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