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七 三年



    “臣有奏。”李蕃并没有退回去。

    “准。”

    “陛下罢斥魏忠贤,革新朝纲,正是文武振作时。诸阁臣贤能,然年岁已高,臣以为长久计,当选贤能淑德者为侍讲大学士,为阁臣预备。”

    你才老,你全家都老……黄立极这个气啊。

    施凤来三个不断地瞄向袁可立。

    内阁五大臣,袁可立六十有六,年最高。

    现在有个小崽子公然挑衅,暗示你赶快乞骸骨,不讲两句?

    袁可立不为所动。

    皇帝圣明,正是振作的时候,岂能因为两句屁话辞职?

    反驳?

    浪费口水。

    李国普忍不住要说话的时候,就听皇帝说道:“卿可有举荐?”

    皇帝知道李蕃的小算盘,但是第一个投的,不给点好处怎么收更多的马仔?

    “臣举荐周延儒,万历十七年生,四十一年连中会元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擢人才有功,迁右中允,掌司经局事,荐孙承宗督师辽东有功,迁少詹事掌南京翰林院事,因父母故去而丁忧,今岁四月终制,待官。”

    周延儒啊……单次任期第二,累计任期最长的首辅。

    不得不说,东林党的小辈们跟老前辈最像的地方就是对首辅的热衷,其他的就很不成器。

    政斗不行,办事不行,道德更没得比。

    朱由检想了片刻,说了准。

    没有没用的大臣,只有不会用的皇帝,哪怕魏忠贤,不也榨出了二百多万两?

    把周延儒拴好,用来咬人绝对给力。

    “所谓预则立不预则废,内阁并有司廷推侍读大学士,以为阁臣预备。”朱由检说道。

    “臣奉诏。”黄立极等人应下。

    “臣有奏。”御史田景新出列。

    “准。”

    “陛下为除魏阉,事急从权而复五城兵马司都指挥等职,今事偕,臣请改阮大铖巡视五城御史,周奎、张国纪、刘效祖等各位东南西北中五城兵马司指挥。”

    五城兵马司都指挥早撤销一万年了,如今的实际主管是巡城御史。

    “巡城御史属于都察院,五城兵马司属于兵部管辖,然五城兵马司负责京师巡捕盗贼,疏理街道沟渠及囚犯、火禁等事,与兵事关系不大。

    朕意,撤巡城御史,合五城为一,改名巡城司,职责不变,设都指挥一,左右都指挥同知各一,都指挥佥事代五司指挥,以下如故。

    增设市司指挥。

    诸卿以为如何?”朱由检问道。

    “陛下圣明。”阮大铖等外戚当即拜下。

    没能转为御史固然可惜,但是独立出来没有婆婆,这日子可就太爽了。

    “陛下圣明。”李蕃带头,诸臣相继附和。

    敏感时刻,不要紧的事情都顺着皇帝。

    悄悄告诉你哦,九千岁的来往账册已经被起获……你懂的。

    事实上,能站在这里,谁敢说自己跟魏忠贤没什么关系呢?

    大概是李蕃的进奏让各人看到了好处,接下来多人出列推荐人才。

    人太多,皇帝懒得记,由吏部统计,内阁核实后报皇帝御批。

    终于,在外面等的花儿都谢了的钱谦益、成基命、刘宇亮听到了皇帝的呼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