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4章 滑天下之大稽



對于洞烏國的情況,整個大清國包括康麻子在內,都了解的異常之膚淺。

玉柱的心里卻非常有數,和安南大致相彷,洞烏也具有近千年的抗北史。

北邊的帝國,始終無法壓服洞烏王朝及其前邊的諸王朝,核心其實就一條,兩國之間的地理山川,太過險惡了。

別說現在了,就算是到了抗戰時期,遠征軍經野人山敗退回國,十不存一,慘不忍睹矣。

現在,玉柱迫切需要了解,洞烏國的真實內情。

“甘大哥,不知道洞烏國犯邊的情況怎樣了?”玉柱是來打洞烏的,自然要問云南的地頭蛇了。

甘國璧欠身身子說:“稟大將軍,我大清境內的尋傳蠻和洞烏境內的尋傳蠻,屬于同宗同源,這是兩國啟釁的源頭。前明時期,分明國境內的尋傳蠻,為茶山和里麻兩個長官司,也就是羈縻土司也……”

玉柱一邊聽,一邊點頭,后世的裹敢王老彭,佤王老包,都是典型的漢人。

怎么說呢,反正吧,大清和洞烏的邊境地區,由于羈縻土司之間時刻都在為地盤發生爭斗,從來就沒有明確的邊境線。

這就給了洞烏王北進的口食!

甘國璧畢竟在云南做了兩任巡撫,對洞烏的國情,有個大致的了解。

據甘國璧說,洞烏王朝現任國王名叫達寧格內,此人倒也有些才干,導致頗有些狼子野心,一直覬覦大清境內尋傳蠻的肥沃土地。

沒辦法,洞烏的北部地區,山窮水惡,除了郁郁蔥蔥的原始森林,根本就沒地方種糧食。

眾所周知,在這個農耕文明時代,沒有糧食,就沒有人口。

玉柱聽了半天,發覺甘國璧也就是個半瓢水,對于洞烏的國情、軍情和民情,所知極為有限。

不過,玉柱另有打算,也就放過了已是額頭見汗的甘國璧了。

洞烏這地方,帶明打過,輸了。大清也打過,一直沒有真正的打服尋傳蠻們。

根子問題,處在地形地貌太過險惡,大軍入洞烏后,糧草物資的補給異常艱難。

而且,山巒疊障之下,洞烏軍很容易繞路襲擊清軍的后勤補給線。

歷史上,強大的蘇聯,出兵阿富汗,打了十年,損兵折將,勞民傷財,卻被耗垮了!

阿富汗僅僅是多山而已,洞烏地區不僅多山,而且叢林密布,越發的增加了進攻的難度。

由此可見,西南的土司兵,極其難搞。

兩日后,云貴總督蔣陳錫帶著云貴兩省的綠營提督,及各鎮的總兵、副將和參將們,齊集于玉柱的大將軍行轅之中。

玉柱高居于大堂正中的帥椅之上,蔣陳錫陪坐于左側。

云貴兩省的武將們,自提督以下,分左右立于玉柱的兩側。

由于云貴兩省,不屬于帶清的核心經濟區域,所以,從多爾袞開始,一直到康麻子,皆未曾設置滿洲將軍,也未派駐八旗兵。

….這么一來,情況倒也單純了許多。

兩省的綠營將領們,玉柱只要請出了白虹刀,皆可先斬而后奏!

出乎大家的意料之外,玉柱竟然挨個問云貴兩省的武官們,讓大家對洞烏的情況知道多少,就說多少!

不怕說錯了,就怕一問三不知。

經過三天的詢問之后,玉柱問遍了云貴兩省,參將以上的武將。

中途休整了一天,再次軍議之時,玉柱當眾掏出了老皇帝的密旨。

“密諭。”玉柱高高的舉起旨意,冷冷的掃視了全場一周,見蔣陳錫為首的眾人都跪了,這才繼續念道,“諭云貴諸臣,欽命征南大將軍玉柱,可便宜行事,兩省一品及以下武臣,皆可先擒后斬,欽此!”

【推薦下,野果閱讀追書真的好用,這里下載.yeguoyuedu大家去快可以試試吧。】

“臣蔣陳錫領旨。”

頒布了老皇帝的密諭之后,玉柱當眾宣布了一個驚人的決定,由云貴總督蔣陳錫,坐鎮于瀾滄江邊的順寧府,籌備糧草,囤積大軍,威壓整個洞烏北部。

玉柱自己呢,則率領新軍和火器營,以及楚雄協副將的5000兵馬,登船從海上南下,繞到洞烏國的南部,形成兩面夾擊之勢。

蔣陳錫聽了玉柱的部署之后,不由大驚失色,趕緊站出來,想勸阻玉柱。

“不瞞大將軍您說,海上浪急風高,動輒即有傾覆之危,還望大將軍您三思啊!”蔣陳錫和玉柱素無瓜葛,他擔心的不是玉柱戰敗或身死,而是怕玉柱翻了船,掉海里淹死了,他自己難逃老皇帝的秋后算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