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8章 雪域,柱爺來也!



從西寧一直到唐古拉山口,地勢相對平坦,糧食運輸還算是比較方便的。

然而,進入唐古拉山口之后,山勢陡峭,山路變得崎嶇難行,并不適合大部隊進入。

既然噶爾丹策零沒敢來,玉柱就只帶著六千新軍、六千火器營和兩千八旗騎兵,登上了唐古拉山口。

步騎炮的協同作戰,是玉柱最重視的戰法,缺一不可。

攻堅,必須靠新軍和火器營。追擊敵人的敗軍,就需要騎兵了。騎兵,可以只有兩千,卻絕不能沒有。

帶著12磅的重炮爬山,確實很吃力,但是,玉柱堅持要把上次繳獲的荷蘭炮,帶到那曲去。

山地作戰,準軍的火炮居高臨下,清軍的炮隊里若是沒有重炮壓陣,顯然是要吃大虧的。

等玉柱進了山之后,延信帶著剩下的幾萬清軍,回到了和西右中旗,也就是格爾木。

這么做的好處是,減輕后勤的壓力。

要知道,糧食的運輸線越長,后勤的壓力就越大。

等玉柱趕到喀喇烏蘇河北岸的時候,年羹堯和老十四一直頓兵于河畔,而動彈不得!

玉柱躍馬于喀喇烏蘇河畔,心潮一陣起伏不定。

那曲山口所在的尼熱山,由南北兩座山丘組成,準軍占據的南山高,清軍這邊的北山低,相對高度差約為50米左右。

那條著名的喀喇烏蘇河,就從兩座山丘中間穿過。

老十四和年羹堯的扎營位置,就處于較低的北山附近。稍微懂點軍事常識的人,都可以看得出來,四面皆可受敵。

嗯,古人誠不我欺也。

客觀的說,老十四和年羹堯,離開了岳鐘琪,就不會打仗了。

實際上,岳鐘琪的作戰經驗,也是在松潘鎮的時候,和土司兵們,幾乎天天都要對砍,這才練出來的真本事。

“東美,你看我軍應如何進攻?”玉柱俯視著牽馬的岳鐘琪。

岳鐘琪心里暗暗一喜,趕緊扎千下去,畢恭畢敬的答道:“回大帥,標下以為,喀喇烏蘇河并不寬,我軍完全可以多建幾座浮橋,然后在那曲的山口下,扎下堅實的營寨,架上重炮……”

嗯,兵法有云,半渡而擊。

大策凌敦多布,深通兵法,故意將準軍擺在了那曲山口的腳下。

只要清軍打算用船渡河,準軍利用火炮和火箭,進行騷擾。

老十四和年羹堯,實際上,都是軍事菜鳥,完全不知道變通。

岳鐘琪就不同了。這小子每天都要和土司兵互砍,鉆山溝,架獨木橋,已是家常便飯。

玉柱點點頭,有意給岳鐘琪嘗點甜頭,便吩咐道:“那好,架浮橋的事兒,就都交給你了。我讓牛泰拿著白虹刀,替你鎮場子。誰敢不聽你的招呼,就地正法!”

“多謝大帥抬愛!”岳鐘琪的情緒異常激動,脫口而出,“標下愿為大帥效死!”

玉柱表面上微笑點頭,心里卻在冷笑,反骨成性,老資信你個鬼?

在冷兵器時代,進攻一方,若想不付出代價,就渡過河去,簡直就是做夢。

玉柱就不同了,他具有近代戰爭的完整指揮經驗。

從老十四和年羹堯的手下,玉柱硬撥給了岳鐘琪一萬兵馬,讓他專心致志的伐木造筏,在河上架浮橋。

玉柱本人呢,則親自指揮火器營的八旗兵們,把那十門繳獲來的12磅重炮,和近百門子母炮,堆到了河邊。

在路上,經過測試,12磅的重炮,有效射程為九百米左右,最大射程超過了兩千米。

就算是老皇帝格外喜愛的子母炮,射程也可以達到四百米以上。

而喀喇烏蘇河的最寬處,也就是幾十米的樣子,嘿嘿,夠用了。

人多就是力量大,十日后,岳鐘琪準備好了架起十座浮橋的全部材料。

玉柱大為滿意,不僅大加褒獎,并當場提拔岳鐘琪為帥標中軍署理副將。

綠營兵的副將,大致相當于旅長了。署理副將,就是代理副將,遇缺先補。

在綠營兵里,游擊這一級的軍官,已經是普通武夫的天花板了。

若是沒有大靠山撐腰,一日游擊,終身游擊,絕非虛言。

原本,僅僅是副團長的岳鐘琪,一步登天,跨越了普通人的天塹,正式進入中高級綠營將領的行列。

第二日早上,飽餐了戰飯之后,玉柱帶兵出營,準備強渡喀喇烏河。

老十四看不懂玉柱玩的是什么把戲,故意嘟囔道:“敵軍正好半渡而擊,輸面很大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