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5章 撫遠大將軍-第2/3页



看著騎在馬上,趾高氣揚的老十四,老三領銜的諸王公大臣們,心氣始終不順。

主帥玉柱機靈的先溜了,副帥卻理所當然的接受了群臣的恭送,簡直是豈有此理?

老十四不僅不是個草包,反而真有本事。只是,德妃把他護得太好了,讓他從小就生長在順境之中,從來沒有受過大挫折。

舉個不恰當的例子,這就像是小王校長一樣。

小王校長,被老王護得太好了,又留學于英國,死活管不住嘴巴,什么犯忌諱的話,都敢公開說。

年羹堯的情況,和老十四,也是驚人的相似。

年亮工,出身于顯宦之家,從小受寵,又是少年進士,才三十歲出頭就戴上了紅頂子,可謂是春風得意馬蹄疾吶!

大致相仿的,其實還有隆科多和鄂倫岱。

玉柱就和他們迥然不同了。

這一次出征,玉柱的夫人或生過兒子的侍妾,一個都不許都著上路。他只能帶著錢映嵐和劉太清,朝著西邊而去。

圖理琛回京后,也許是差事辦得極好,被老皇帝拔擢為二等御前侍衛,就跟在玉柱的隊伍里。

此次出兵,老皇帝還是給了玉柱半個火器營,外加新軍六千,再加上川陜甘三省及烏里雅蘇臺的各路駐軍。

嘿嘿,玉柱掌握的兵馬,妥妥的超過了二十萬人,而且全是能征善戰的精銳邊軍。

上次戰后,火器營和新軍,都留在了西安城中。正好,玉柱輕裝過去與部下們匯合即可。

老十四故意沒和玉柱走一起,遠遠的跟著后頭十幾里遠。

玉柱也懶得管他,反正吧,熊孩子,隨他去吧。

到了西安之后,玉柱將大將軍行轅,設在了陜西巡撫衙門里。

略事休整之后,玉柱便下令,召集眾將議事。

帥堂內,老十四居左,年羹堯居右,居中的帥椅空著。

“大帥到!”隨著牛泰的一聲沉喝,整個大堂內外,立時鴉雀無聲。

等玉柱在帥案后站定之時,大家一起參拜了下去。

“請大帥大安!”

“叩見大帥!”

“拜見大帥!”

玉柱在帥椅上坐定之后,掃視了四周一眼,視線所過之處,幾乎全是躲閃的眼神。

照道理說,玉柱實在是太年輕了,眾人應該不服他才對。

可是,玉柱出征準噶爾,立下的戰功,實在是太過輝煌了。

軍隊里,向來都是慕強的。誰厲害,誰戰功大,就聽誰的。

老打敗仗,哪怕是皇帝的親兒子,大家也不可能真正瞧得起他。

玉柱把大家找來,主要是討論,下一步怎么打進雪域里去。

年羹堯吃過大策凌的虧,銳氣稍挫,沒敢搶先發言。

老十四就不同了,他的心氣正高,便主動站出來說:“回大帥,以末將之見,不如還是兵分三路,您帶主力兵馬直搗準噶爾人的老巢,末將為偏師,由西寧進兵,年亮工去四川督軍向西……”說的口若懸河。

玉柱啞然一笑,老十四的確不是個草包,他把啥都算計清楚了。

主帥玉柱,上次已經獲得了巨大的戰果。這次若是帶主力兵馬,占領了伊犁,那個軍功可就逆天了呀。

年羹堯在青海那邊跌過跤,再去青海就不合適了。

再說了,年羹堯是老四的死黨,老十四和老四又死活不對付,把年羹堯打發去四川那邊,正好合適呀。

玉柱若是來搶功勞的,順勢依了老十四,老皇帝也無話可說。

只是,玉柱心里卻明白,老皇帝讓他來掛帥,只是擔心老十四不太靠譜罷了。

一言以蔽之,老皇帝希望的是,玉柱手把手的教老十四,讓他學會怎么為帥。

玉柱故作沉吟,等著年羹堯站出來反對。

果然不出所料,年羹堯翻著白眼說:“大帥,末將熟悉青海的地形,再去一次,必能得勝而歸。”

老十四冷笑道:“你在青海都慘敗過一次了,還想再敗一次么?”

“你……”年羹堯被戳得肝疼,氣得滿面通紅,卻又不敢當場發作。

老十四可不是一般副帥,他可是老皇帝的親兒子吶。

說白了,如果不是玉柱坐鎮,年羹堯根本就不是老十四的對手。

老十四不止一次的吃過玉柱的大虧,也知道玉柱的厲害,這才不敢太過造次。

實際上,歷史上的西北大戰,老皇帝選擇老十四出任撫遠大將軍,也是因為,若不是皇子坐鎮,沒人震懾得住邊軍的驕兵悍將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