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9章 玩的就是心跳-第2/3页



欽差還沒出京呢,康麻子就定了調,這不是袒護,啥叫袒護?

不過,玉柱早就考慮好了對策,順勢提出了一個十分合理的建議。

“稟皇上,以奴才之見,皇十三子胤祥精通水利工程之事,不如命其隨奴才一起南下查辦此事,以戴罪立功?”玉柱若是直接建議老十三為欽差正使,老皇帝肯定要起疑心。

可是,玉柱建議的角度,異常巧妙。他只說,讓老十三也一起南下,卻沒提任何正式官職和差使的事兒。

眾所周知,老十三,那可是老四的鐵桿死黨。

南下河南,暗中收集對老四有利的證據,就沒人比老十三更合適了!

康熙猶豫了片刻,最終還是點了點頭,說:“唉,難為你把老十三照顧得挺好,確實費心了,準了。”

玉柱故意的安排,就是想給康熙一種錯覺,他乃是純正的帝黨,不想幫老四拉偏架。

歷史上的老十三,失意的時間越久,就越感激信任和器重他的老四。

玉柱故意橫插了一杠子,就是想迷惑住老十三,以便及時掌握他的動態。

在那一夜的節骨眼上,時間就是生命。

只要能把老十三去豐臺大營的速度,拖慢一點點,哪怕只是一個時辰,玉柱所作的暗中布置,也就更加的從容了。

現在,玉柱公開南下查案,完全可以做到不偏不倚。

至于,老十三嘛,他能幫到老四多少,就全看他暗中拿到了多少證據了。

“嗯,你出京之后,步軍衙門交給誰來署理?”康熙看似隨意的問玉柱。

玉柱心里相當有數,步軍衙門里的左翼尉德昌,實際上,就是康熙安插在玉柱身邊的耳目。

“事關重大,全憑圣裁。”這種形式的送命題,玉柱應付起來,可謂是駕輕就熟也。

康熙也沒有這么好應付的,他又追問了兩次,玉柱這才迫于無奈的說:“以奴才的淺見,德昌固然可信,卻愛酗酒誤事。不如,就命德昌管白天,右翼尉隆興管晚上吧?”

康熙仔細一想,甚覺有理。

德昌太愛酗酒了,經常誤事,那就讓他白天到衙理事。晚上,再換關系略遠的隆興。

兩人輪值,兵權未集中于一人之手,可謂是一舉兩得也。

“準了!”

玉柱這小子不愛抓權,康熙很滿意。

君臣二人議妥大事之后,康熙就把張廷玉叫了進來,命其擬旨來看。

康熙對張廷玉的偏愛,玉柱早就看出來了。

自從,玉柱節節高升之后,十次擬旨之中,張廷玉就要占四成以上的分量。

玉柱對張廷玉的態度,其實也很微妙。

以玉柱如今的圣寵,若要把張廷玉趕出南書房,雖有難度,也并不是完全做不到的事兒。

可是,玉柱琢磨的是,有張廷玉在,他對于將來時局的把握程度,反而心里更加的有底。

說白了,擠走了張廷玉,到那一夜之時,玉柱反而少了一個至關重要的參照系。

這就和老十三也是大致相仿的性質。

老十三一直就圈在玉柱的手心里,玉柱若是起了歹心,想弄死老十三,也不是完全辦不到的事兒。

可問題是,以老四的見識,豐臺大營的精銳八旗兵馬,乃是必爭之地。

沒了老十三去控制豐臺大營,老四肯定還會暗中派遣他人。

與其瞎猜老四可能派出的暗子是誰,還不如暗中監視,一直待在明處的老十三呢。

玉柱本是狀元郎,就算文采一般,擬旨肯定是沒問題的。

但是,哪怕康熙再寵信玉柱,也從未讓玉柱擬過任何一道旨意。

而且,旨意擬好之后,康熙特意把老四找了來,讓老四親自去圈禁之地頒旨,放老十三出來。

帝王心術,重在權力的平衡也!

不過,就在玉柱即將出京的前一天,康熙臨時決定,命散秩大臣博啟為欽差副使,跟著玉柱一起南下查案。

散秩大臣博啟,德妃的親弟弟,老四的親舅舅。

但是,博啟卻很不喜歡老四的刻薄寡恩,乃是堅定的十四爺黨。

玉柱得知了消息之后,和周荃相視一笑。一定是有人在御前說了話,成功的勾起了老皇帝的疑心病。

實際上,周荃已經料定了,必有這么一出。

其中邏輯,說起來很復雜,簡而言之,就是老皇帝多半是聽了老十四的話,覺得他和老四畢竟是親兄弟,博啟又是親舅舅,胳膊肘再往外拐,終究也有限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