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4章 又立新功-第3/3页



皇帝公開賞的東西,算個球呀?

讓皇帝始終在心里,記著你的好,才是大賺特賺的好買賣。

這里的關竅,就在于,玉柱故意把虐待尚佳氏的惡名,扣到了尚家人的身上,也就把康熙拉出了嫌疑之地。

啥叫揣摩上意?玉柱的這種搞法,才叫作吃透了老皇帝的心思。

玉柱雖然是戶部左侍郎,但是他身上的兼職極多,日常并不到戶部去坐衙理事。

按照康熙的暗示,玉柱平日里,基本上,都待在南書房里。

玉柱在南書房里,也算是幾進幾出了。

康熙是真心重視南書房,基本上吧,每日都要來南書房,至少三五次以上。

以前,玉柱還是直南書房的時候,只要康熙來了,他就只能乖乖的出門,站到外頭去。

現在不同了,康熙來了后,除了李光地之外,玉柱也成了日常性的陪站者。

甭管玉柱在皇帝跟前,說沒說話,進沒進言。只要,他每天在皇帝的座前就這么站著,聲威就跟著大大的看漲了。

玉柱在康熙的身邊,待的時間一長,也就看出來了,在張廷玉和方苞之間,康熙更重視方苞的看法。

受戴名世《南山集》的拖累,方苞本來是要問斬的。

幸虧,玉柱的座師李光地,暗中下了大工夫,這才救了方苞一命。

方苞死里逃生之后,還被抬了漢軍旗,變成了旗人。

說來也巧,方苞和張廷玉,都是安徽桐城人,而且,他們兩個還都在玉柱的手下當差。

玉柱心里有數,方苞和張廷玉都是老油條中的老油條,與其費心思去拉攏他們,不如表面上和光同塵即可。

小農社會的所謂治國之道,說穿了,才多大點事兒?

玉柱知道怎么發展工業和經濟,又當過一省巡撫。所謂的復雜政務,到了他的手上,就如同皰丁解牛一般的輕而易舉。

只要康熙問了玉柱,玉柱從來就沒讓老皇帝失望過。

時間一長,除了吟詩作詞的拍馬屁時間之外,玉柱的意見,對康熙越來越具有影響力。

這日,玉柱下值出宮后,吳江湊到官轎旁,小聲說:“爺,樹公的大管家,約了小的,說是老地方見。”

李光地,字晉卿,號厚庵,別號榕村,他的門生一般稱之為座師或恩師。

唯獨,玉柱為了掩人耳目,取了榕村的榕字,私下里一直稱之為樹公。

這就和肅順,一直被人稱為宮燈,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一般人,還真沒辦法,把宮燈和肅順聯系到一起。

包括西太后和鬼子六密謀發動政變的時候,都用的是特殊的缺口密信,以暗中傳遞機密消息。

所謂缺口密信,就是傳信的雙方,都拿著同一套缺字的玉版。

接了信之后,拿玉版往信上一套,缺口上顯示的字,才是真正需要傳遞的消息。

表面上,玉柱和李光地幾乎沒有來往。

實際上,李光地想提拔誰,都不會親自出面舉薦,而是由玉柱找人暗中代勞了。

當然了,玉柱想提拔的人,也通過私下的渠道,由李光地來安排了。

他們兩個本是座師和門生的關系,現在又彼此大有需要,私下里的勾結,自然是異常之緊密!

只是,玉柱和李光地都是心思極為縝密之輩,他們彼此之間的聯絡,都是單線的聯系。

玉柱這邊,始終是吳江出面,李光地那邊則一直是他的老管家。

(ps:晚上還有更,到800張月票,就加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