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5章 陪康熙去問柳-第2/3页



就算玉柱是康熙的心腹寵臣,也架不住民怨沸騰。

每條胡同里,擺幾只大水缸,僅僅是臨時應急的措施罷了。

真正要解決問題,還必須人工挖渠引水。

但是,在這個老百姓素質,普遍很低的時代,即使挖了引水渠,也會變成龍須溝那種臭水溝。

不過,辦法總比困難多。

從上任的那天起,玉柱就一直在琢磨著防火的問題。

今天,從暢春園回來的路上,玉柱無意中聽見路旁私塾里朗朗的讀書聲,眼前豁然開朗。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國之大事,首重教育!

“小文,你編個防火的小冊子出來,盡量用老百姓聽得懂的土話。”玉柱放下手里的茶盞,認真的叮囑說,“絕不能文字艱澀,務必朗朗上口,即使是大字不識幾個泥腿子,也能聽得懂。”

文德納答應了,卻有些不解的問:“東翁,這是為何?”

玉柱仰起下巴,笑著說:“外城的民籍之家,里甲之制漸漸崩壞。咱們可以這么著,每五百戶設一名保長,三十戶設一名甲長。保長,由衙門里指派,甲長由民戶們輪流擔任。你的任務是,編成防火小冊子,先教會保長,再由保長教會甲長,依此類推。”

里甲制度,在四九城的逐漸崩壞,主要是人口的流動性極大。

就本質而言,里甲制度應對的是,千年不變的街坊鄰居。

現在的問題是,京城里的人員流動性,實在是太大了。

具體來說,也就是哪里的房租便宜,人口就往那邊流動。

里甲制度,最大的弊端是,坊長、街長等等都是草民里的富人。這些人不拿朝廷的俸祿,卻掌握了極大的實權,可想而知的要做惡。

玉柱現在的搞法,就是變通之后的社區警務站制度。

所謂的保長,目前雖然打著防火的旗號,說白了,就是步軍統領衙門管轄下的片警。

片警駐于社區之后,玉柱對于四九城的控制力,必將以幾何倍數的增強。

大清入關后,并不重視里甲制度,整個京城的外城,十分粗疏的分為五城十坊而已。

這十個坊,就實際功能而言,已經相當于區級政權了。但是,坊長卻都由草民中的富戶擔任。

坊長最大的功能,是協助朝廷征稅,幾乎沒有維護治安的功能。

道理也是明擺著的,區區十個坊長而已,手下又沒有兵,怎么去維護治安呢?

康熙號稱圣祖,但是,他的見識,肯定是遠不如玉柱。

由于,康熙死死的盯著兵權,玉柱自然不敢輕易多增兵馬。

但是,表面上為了防火的保甲制度,卻是康熙的認識盲區。

因為,康熙登基已有五十年了,京城里的基層組織體系,一直處于癱瘓狀態。

就算是到了雍正時期,也沒有任何的改觀。

大清的皇帝,個個重視兵權,卻對警權沒有任何的概念。

大清的第一支警察隊伍,還是八國聯軍不許天津駐軍,袁世凱玩出來的花樣。

四九城里的第一個臨時警察機構,其實是,八國聯軍設立的安民公所。

這就給了玉柱極大的空子可鉆!

在康熙的眼皮子底下,玉柱想圖謀大事,就只能采取鴨子劃水的策略,進行曲線救國了。

從衙門里出來后,玉柱先回了慶府,再領著吉力娜扎,上街開逛。

沒辦法,小女人昨晚伺候得棒極了,玉柱很滿意。

這邊廂,玉柱剛領著女人上街不久。那邊廂,康熙就得到了密報。

康熙笑了笑,信口問張廷玉:“衡臣,你可曾陪著你家的美妾,上街逛過?”

張廷玉趕緊跪下回奏:“回皇上,臣乃孔圣門徒,身為一家之主,豈有攜妾上街閑逛之理?”

“衡臣啊,你遠遠不如玉柱會享受生活啊。”康熙感慨了一番,又笑道,“壯慕少艾,天理也!”

張廷玉其實早就聽懂了皇帝的意思,只是,他始終認為,皇帝待玉柱太過于放縱了。

還沒到下衙的時間,玉柱竟然公開帶著美妾上街溜達去了,這,這,成何體統?

但是,張廷玉只能腹誹,卻絕不敢說出口。

皇帝正寵信著玉柱,張廷玉現在說玉柱的壞話,那不叫進讒言,而叫找虐,智者所不為也!

就在張廷玉以為到此為止了,沒想到,康熙又說:“來人,去問問玉柱,事君可忠乎?”

老皇帝打的啞謎,就連張廷玉都沒聽懂其中的內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