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重色輕友的老十六-第2/3页



到了乾隆時期,才徹底的把滿洲權貴們壓制了下去,變成了皇帝獨大的政治格局。

十三歲的老十六,根本就沒心思聽曲子,他一直目不轉睛的瞄著那位身穿粉衣,正在彈琵琶的妙齡女子。

說實話,嘗過女人的滋味,和沒有沾過女人的身子,絕對是兩種心態。

一旁的玉柱,也看出了老十六的心思。但是,他并沒有插手的打算。

只要,老十六不是當著玉柱的面強搶民女,管他做甚?

康熙又沒有把老十六交給玉柱照顧。也就是說,老十六私下里干的事,和玉柱沒有半毛錢的關系。

本朝的皇子阿哥們,就少有不做惡的。

就算是被電視劇里吹捧為英主的鐵腕老四,他缺錢花的時候,照樣要侵奪民產。

一曲終了,老十六率先叫了好,并每人賞了二兩銀子。

二兩銀子,足夠一個普通的揚州五口草民之家,一個月的嚼裹了。

玉柱也已經看出來了,老十六顯然是對那個女戲子,志在必得了。

大清的市井之中,把社會各階層按貴賤高低分為九個層次,后來隨著社會分工的繁復,又衍生出上九流、中九流、下九流的說法。

毋庸置疑,女戲子不管怎么算,都屬于下九流中的賤業。

俗話說,表子無情,戲子無義。實際上,這就把戲子和表子并列了。

雖然屬于是社會上的偏見,但是,八成以上還是準確的。

其中的道理,并不復雜。

戲子們要扮演各種角色,一般人很難分辨出,她喜歡你是真的,還是為了錢的偽裝。

至于表子就更不用說了,她們做的是皮肉生意,生張熟李的瞟客們,可不得拿假話騙住了?

老十八從小長于宮里,他哪知道,世間的險惡?

“大柱子,我十六哥賞的銀子,可不老少啊?”老十八把嘴湊到玉柱的耳邊,小聲問他。

玉柱笑了笑,說:“十六爺看上了那個穿粉衣的女戲子。”

老十八也不懂看上了有啥好處,他瞅了幾眼那個粉衣的女戲子,好奇的又問:“我身邊的宮女們,怎么都不如她白凈?”

玉柱不由啞然一笑,內務府上三旗的包衣女子,都必須參加小選。

宮里的美人兒,尤其是良妃衛氏,10分的話,至少可以是9.8分以上。

實際上,宮里的女子,長相不好的,占了主流。

這也難怪,康熙和乾隆,南下的時候,都喜歡帶回江南的美人兒。

老十六也是頗有些手段的,他找來戲園子的東家,一番威逼利誘,又答應了二百兩銀子的好處之后,便得逞了。

這就和這年頭的戲園子里的戲子身份,大有關系了。

和后世不同,這個時代的女戲子,大多是東家趁著饑荒年,買來的漂亮小姑娘。

這些小姑娘,從小就在園子里,跟著女師傅們學戲。

不過,戲園子也是不養閑人的。

有學戲天分,且容貌俊俏的女戲子,東家也舍得砸大錢,捧她成名。然后,她們要么自己掏大錢贖身,要么被東家賣給達官貴人們去玩弄。

沒有學戲天分,也長得很漂亮的,那就不好意思了,會被東家徑直賣入姬院,從此墮入風塵。

老十六得了中意的美貌戲子,晚上就要梳籠,自然要擺酒慶賀了。他索性就花了十兩銀子,在戲園子置辦了一桌子上等席面。

既然在揚州了,肯定就是吃的淮揚菜了。

淮揚菜十分講究刀工,刀功比較精細,尤以瓜雕享譽四方。菜品形態精致,原料多以水產為主,注重鮮活,口味平和,清鮮而略帶甜味。

玉柱當過駐京辦的主任,他自然很熟悉淮揚菜了。

因為,改開之后的國宴,都是以淮揚菜為主。

究其原因,一是因其精美與精細,包括刀功、火候、搭配、造型等等,無一不體現功夫;二是食材樸實,取之容易。不像粵系代表菜等采用生猛海鮮,甚至是國際性保護動物,比如魚翅等現已被禁用的食品;三是味道偏淡或甜,不像川菜等味重,可能會有賓客不適。

當然了,在普通民眾之間,清淡且很費功夫的淮揚菜,反而不如普遍重口味的川菜和湘菜,那么的流行了。

用罷酒宴后,老十六就有些坐不住了,時常走神。

玉柱明明都看見了,卻故作不知的樣子。

老十六想玩女戲子,那是他自己的事,玉柱沒有多管閑事旳興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