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阿黄



    黑脸壮汉的祖辈思想进步,欣然接受新的人民政府政策,把家里的土地、房屋尽数交出。当地人民政府把这些财产分发给贫苦百姓。后来,在吃大锅饭时代,也就是大集体时期。那个时候,社会治安状况还好。不过,经济进入了萧条时期,百姓生活贫苦,他们吃不饱,穿不暖。黑脸壮汉的父亲非常辛苦,他起早贪黑,争分夺秒的为家里挣工分。有一天,村民们都收工回家了。这时候,狂风大作,乌云密布,不一会儿就大雨倾盆,其间还夹杂着鸡蛋一般大小的冰雹,“噼里啪啦”的,击打在人们的房顶上。黑脸壮汉的父亲想起了生产队的两头耕牛,没人赶回来,还在山上。这两头牛可是生产队的宝贝啊!想到这里,黑脸壮汉的父亲顺手拿起一个簸箕,顶在头上,冲入雨中,向山上跑去。他在雨中嘴上学着牛的叫声,东跑西奔,好不容易找到了牛,他把牛赶进山洞里,觉得雨小了时,走出洞外看看。突然,“哗啦”一声响,山上一块大石头砸了下来,黑脸壮汉躲闪不及,这大石头刚好砸在了他身上。雨停后,当村民们找到黑脸壮汉父亲,他血肉模糊,已经停止了呼吸。

    生产队的两头耕牛安然无恙的活着。

    黑脸壮汉的父亲死去以后,妻子的日子就更加艰难了。她每天除了参加集体活动挣工分,还要照看刚刚几个月大的孩子。平时里,村民们很照顾她,可是,黑脸壮汉的母亲压力还是很大。时长日久,她几乎扛不过去了。最后,黑脸壮汉的母亲得了精神分裂症,每天恍恍惚惚的,渐渐失去了对生活的希望。

    不久,在一个月黑风高的晚上,黑脸壮汉的母亲抱着只有几个月的黑脸壮汉来到村外的河边,放在河边的小船上。她摸了摸孩子的小手,俯下身去,亲了亲孩子的小脸,孩子对她笑了。她解开栓系小船的绳索,用竹竿轻轻一撑,小船载着黑脸壮汉,缓缓漂到河中间,顺流而下。黑脸壮汉的母亲看着渐渐远去的小船,泪流满面。她在心里默默期盼着孩子会遇到一个好心人。

    “孩子他爸,我来了!”

    她说着,“扑通”一声跳进了河里。

    五天后,几个村民在河边捞鱼时发现了黑脸壮汉母亲漂浮的尸体。她两眼睁着,望着天空,恐怖得让人毛骨悚然。

    小船载着黑脸壮汉,独自漂流他乡。

    小船漂流到黔中村时,在一个平缓的河湾处,被茂密的芦苇丛卡住。那天,一个好心的孤寡老人去河边打鱼。突然,“哇!”“哇!”一阵阵孩子的哭声传来。

    孤寡老人寻声走去,找到被卡在芦苇丛中的小船。小船上空空荡荡,在船头放着一个小小的包裹。哭声就是从这个包裹里传出来的,已经很嘶哑了。孤寡老人找来一根树丫勾,把小船拖近,小心翼翼地靠上前去,轻轻的抱起包裹。里面裹着一个婴儿,圆圆的脸蛋,皮肤黝黑。婴儿看着孤寡老人,停止了哭声,对着孤寡老人微微一笑。孤寡老人心里一暖,他把这个孩子紧紧地抱在怀里,回家去了。这个孩子在孤寡老人的抚育下,慢慢长大,就是今天的黑脸壮汉。

    临别时,黑脸壮汉站在狗蛋家门口,靠着大槐树。一条狗从村口跑来,全身金黄,没有一根杂毛。它围绕着狗蛋转。黑脸壮汉见到这条狗,很是喜欢。

    他看了看王老汉,说道:“亲家,这条狗是你家的吗?”

    王老汉点了点头:“是的。”

    王老汉从黑脸壮汉的表情,就知道黑脸壮汉喜欢这条狗。接着说道:“他叫阿黄,如果你喜欢,送给你吧!”

    为了促成这桩亲事,增进两家的情感,王老汉这样说。阿黄和狗蛋他们一家人相处已经三年。

    说来事情也蹊跷,就在母亲去世第五年的春节,狗蛋、父亲王老汉和哥哥大牛一家三人去母亲坟上祭祀。回来路上,他们看见路旁的枯草在晃动,还听到“滋咕”“滋咕”的声音。王老汉蹲下身去,拨开草丛,发现了一只小狗,毛色黑暗,湿漉漉,脏兮兮的,散发出淡淡的异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