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我们不一样-第5/8页



        毕竟创刊才几个月。

        而且全世界对于乔代数、几何以及超螺旋坐标系、量子蕴含理论的都处于初级阶段,大多数人都还在学习过程中,这个阶段收不到高质量论文是正常的。

        对于动辄已经运营几十上百年的学术期刊来说,才几个月的《数理新发展》还如同一个婴儿。

        按照计划,大概两年后投稿才会逐渐增多。

        因为那个时候乔代数几何大概也成为了一个相对完整的研究方向了。相关论文能发在《数理新发展》上,才算是权威认可。

        但乔泽还是觉得慢了。

        同时乔泽还认为如果一部理学期刊,全是单一方向的内容,也很难说是成功。

        所以有了机会,他是不介意拉一些大咖来发稿。

        同样是简单高效的交换。

        既然你们心怀愧疚,那么用高质量的论文,来换取原谅,对于双方来说都非常划算。

        “那……我正好近期有篇文章。”洛特·杜根犹豫了片刻,然后看向身边的爱德华·威腾。

        爱德华·威腾无奈的点了点头,然后说道:“学生的论文可以吗?”

        虽然这并不在计划之中,但乔泽既然开口了,今天这种场合拒绝,就显得专门发视频道歉,像是在作秀。

        “只要高质量论文,你们投的论文我会亲自审核。”乔泽点头道。

        庞大的压力顺着网线传递到了大洋彼岸,当乔泽这句话在房间里炸响,两人下意识的对视了一眼,都能看出对方眼神中的无奈。

        这意思大概是虽然是约稿,但如果质量不达标,一样会打回。

        打回其实也无所谓,会不会对他们的学术水平有质疑?

        一时间两人都有些后悔专门来道歉了。

        真是欠的……

        谁懂功成名就了,还得收到家庭作业的心情?

        眼见对方两人没有异议,乔泽便决定终止这次谈话。

        “就这样说定了,期待你们的投稿。再见。”

        然而没等乔泽点下关闭按钮,爱德华·威腾突然叫出了声:“等等。”

        “嗯?”

        “是这样的,乔泽,我们在8.5tev能量强度,电子束流强度约为0.8    ampere下进行了多次试验,拿到了一些数据,让我有了一个构想。我们可以根据引力子的特性,制造专门的引力子传感器。但现在有些问题,你认为灵敏度能达到多少能探测出蕴含引力子跟希格斯粒子产生互动的详实数据?”

        乔泽停下了手中的动作,思考了片刻问道:“你们可以持续产生希格斯粒子?”

        爱德华·威腾立刻答道:“碰撞能量控制在10    tev,电子束流强度保持在0.8ampere,能在一段时间内持续观察到希格斯粒子。这也是目前对撞机能长时间保持的极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