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修炼-第2/3页
二是去领悟之前没有出现过的法术架构,首创的法术都会拥有一个特性,比如威力比较强大,消耗的灵气更少,又或者其他一些奇异的特性。
据《闲舍杂谈》中记载,一儋州少年,因喜观虫蚁觅食,悟得法术“心有灵犀”,能千里传音,得一特性,衔接之人越多,法术消耗越少。
所以观山书院教导学子先自行领悟,如若不成,再观先贤书籍。
小院里。
碧空万里,惠风和畅。
这让苏寻有种心旷神怡的感觉,而后进到屋内盘膝而坐,开始了修炼。
没过一会儿,苏寻便进入了“入静”的状态,这是修炼功法的必备条件。
不过初入凝气境的人,则会在这方面感到有点棘手。
这是因为淬体境的人主要是打磨身体,熬练体魄,每日都要坚持练习外功,这属于动。而调息入静,研修内功,引导天地灵气在体内运转,这属于静。
这一动一静之间,是生活方式的改变。所以许多人会一时间适应不过来。
但苏寻已经在凝气境精修了一段时间,所以现在是轻车熟驾的。
随着苏寻呼吸的起伏,天地灵气不断的从四面八方涌来。慢慢的渗入到皮肤当中,进入经脉,并在苏寻的引导下,按照一定的轨迹运行,最后汇聚在丹田处。
时间缓缓流逝,在灵气的滋养下,苏寻的**愈发强健,仿佛未爆发的火山,蕴含着惊世骇俗的力量。但这只是灵气在搬运过程中产生的附加效果。
灵气汇聚之地。
一团淡银色的雾气上下翻腾,这才是蕴气境与淬体境不同的地方,苏寻此时正在不断吸收着灵气以此来壮大它。
不过苏寻暂时无法使用它,蕴气境前三层,是基础。主要是蕴养灵气,以便在通脉境界可以发挥出来。
淡银色则是因为功法的缘故,苏寻修炼的功法名唤《玉蟾宫》。
顾名思义,这部功法在夜间修炼的时候会有所加成。苏寻就是借此特性,修炼速度要比旁人快上些许。
他也曾猜测这功法来历不简单,但由于是他的父亲死后留下的,所以无从验证。
“……静极而嘘,如春沼鱼,动极而吸,如百虫蛰。春鱼得气而动,其动极微,寒虫含气而蛰,其蛰无朕……”
随着功法的运转,灵气充斥在体内的各处经脉,好似隐隐要透过体表喷薄而出,这使得苏寻整个人看起来有一种淡淡的玉质感。
……
良久,苏寻缓缓睁开双眼。
他感觉体内丹田处的雾状灵气好像又壮大了一丝。不过修行无岁月,他才感觉修练了一会儿,没想到竟已是黄昏时分。
苏寻抬头望向窗外,已经炊烟袅袅。
要到吃饭时间了
“还有点时间。”苏寻把今早柳老头给的木匣子拿了出来,打算仔细探查一下。
苏寻先细看了一下木匣子。
木匣子由紫檀木制,整体玲珑精巧,大小可容纳一般古籍若干。框方形圆角,起雕“回字纹”为边。榫卯相交处,皆无硬棱。
“这木匣子看起来倒十分精美,怎么其中的物件如此普通。”苏寻轻轻擦拭了一下木匣子表明的灰尘。
不过查看了一圈后,也没发现什么。便打开了木匣子,露出了里面的几个小人。
“这……”之前在铁匠铺里没来得及细看,现在苏寻才发现几个铜甲小人身上还残留着点点干涸了的血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