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越分治
汉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一个人去世了。她就是历经三朝的女强人,窦太皇太后。窦太皇太后去世,一点也不令人意外。毕竟,她年事已高,见证了文景之治,还陪伴了皇孙儿刘彻六年。
窦太皇太后有吕后的霸道,也有薄后的隐忍。她陪伴了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祖孙三人。最终,也将离开这个舞台,与汉文帝合葬在霸陵。
这时,南方又送来急报:闽越出兵攻打南越。
闽越怎么又找南越的麻烦呢?
话说,闽越攻伐东瓯,东瓯王欧阳贞鸣战死,东瓯节节败退。闽越怎么也没想到,大汉会出兵支援东越。闽越在百越之中,国力强盛。但,与大汉相比,不是一个等级。毕竟,闽越的开国之君闽越王无诸,还是大汉开国皇帝册封。
闽越敢打东瓯,却惹不起大汉,故而,闽越选择撤兵。怎知,东瓯不按套路出牌,请求内迁大汉。大汉也不按常理出牌,同意东越内迁。东瓯的疆域,被划给会稽郡管辖。闽越选择北进,等于与大汉开战。
闽越的力量,无法撼动大汉。
东瓯内迁,诸越臣服,就连刘姓诸侯王,也与闽越交好。顿时间,闽越王郢沉湎于战功之中,独霸南方,更加认为自己能够复兴先祖霸业,恢复旧地。这一刻,闽越王郢开始膨胀了。这时,南越开国之君南越王赵坨去世的消息传到了闽越。
南越国新、旧政权交换之际,是最敏感、最脆弱的时候。赵佗在世时,将南越打造成百越之首,对闽越实行经济打压,处处欺凌。赵佗之死,让闽越王郢打起了南越的主意。南越新王赵眜继位,政局动荡不稳。
闽越王郢野心过度膨胀,不能与大汉为敌,就将目光放在了南越身上。此时的闽越王郢,甚至认为闽越的实力,足以削弱甚至灭亡南越,进而独霸整个百越之地。闽越王郢抓住机会,出兵大举进攻南越。
南越的综合国力远甚于闽越,然,南越王赵眜刚立,威德没有覆盖南海、桂林、象三郡,也很难驾驭祖辈留下的功臣悍将。面对闽越的进攻,南越王赵眜想了一个办法:请大汉出兵。
这样做有两个好处:其一,表明了南越安分守己,臣服汉廷。其二,消耗大汉和闽越之间的实力,保存自己的实力,坐山观虎斗。
就这样,闽越与南越之间的地方战争,因为南越王赵眜向大汉求救,顿时成为宗主国与附属国之间的战争。
那么,当南越王求救的书信,送到长安。大汉天子刘彻,又会做出怎样的决策。
闽越攻打东瓯时,刘彻有名无实,却以天子节仗,插手两国纷争。如今,刘彻刚熬走窦太皇太后,大权独揽,是名副其实的皇帝,没人掣肘,故而,以大汉的名义高调出兵,介入南越和闽越之间的战争。
于是,刘彻立马召集朝臣商讨对策。
商讨的内容,围绕一个字:打。
皇帝主战,大臣迎合,一场远征闽越的会议,在长安紧急召开。
这次会议,要解决两个问题。
其一,以谁为将。
其二,如何打。
很快,刘彻物色了两个人物,一位叫王恢,另一位叫韩安国。来看一下,这两位为什么会成为刘彻掌权后远征闽越的将领。
王恢,是燕国人,出身边吏,因屡建功勋,招致长安,有个官职:大行令。
所谓的大行令,是掌管邦交事务,还兼掌管各诸侯国的纳贡等事。大行令相当于现在的外交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