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一-第3/3页
即便去医院,一般轻度感冒或腹泻这些小病也不要听任大夫大惊小怪。这些大夫夸大病情的背后,早给你准备下了不下千元的大处方!关键不是心疼那点钱,而是这些大处方里的新特药,特别是大量的抗生素,对孩子的体质没有什么好处。当然,如果真是病情来得比较迅猛的话,还是要重视的。譬如呕吐和腹泻,一定要防止孩子脱水,必要时通过液体补水也是未尝不可的。还有重感冒,一定要防止引发鼻炎——这种病如果早期不重视,那将很可能伴随孩子的一生。
五、关于大病医疗
其实,对于“大病”这个词,我一直认为这个说法不太妥当,因为一场感冒或者拔了颗牙齿而丢了性命的事情在生活中也是有的,而即便是恶性肿瘤或者尿毒症患者,在被医生判了死刑后仍然生活许多年的例子也比比皆是。所以,病没有大小之分。
保险公司硬要把病分出个大小来,恐怕是从医疗费用预算上来分的:平均医疗费用低的就是小病,高的就是大病。而在不同的保险公司里,什么病能列入“重大疾病”的范畴也不尽相同。这里,参照中国人寿保险公司的康宁保险的标准,“重大疾病”是指下列疾病或手术之一:心脏病(心肌梗塞)、冠状动脉旁路手术、脑中风、慢性肾衰竭(尿毒症)、癌症、重大器官移植手术、严重烧伤等。
在重大疾病的危险期治疗方面,第一必须是相信科学(医学),该归属西医治疗的阶段不要迷信中医,更不能轻易去相信什么民间秘方。近些年检查设备越来越先进,准确率和精确度也越来越高,病情在什么阶段该实施什么样的治疗方案,几乎在检验报告出来那一刻即有定论。下一步,你就乖乖听专家的,该吃药你就吃药,该做手术你就做手术——没有哪个利欲熏心的医生会不想挣手术费而把你好好的大腿锯掉。可是医院这么多专家,该听哪个专家的话呢?譬如肿瘤患者经常遇到这种情况:放射科说要放疗,化疗科说得化疗,中医科说该吃中药,西内科推荐你吃最新基因药物,外科说还是一刀切了的好!这时候,如果你有足够实力的话(不管是钱还是关系),建议你组织一次专家会诊,把各科室专家叫到一起,面对面根据检验报告当场讨论,这样大家都是专业人士,谁也忽悠不了谁,于是最科学的治疗方案就出来了。
等危险期过去的时候,即便进入平稳期乃至康复期,医院也不会轻易放走患者这棵摇钱树。这时候你就可以不那么听专家的话了,感觉身体康复得差不多的时候就出院吧,出去后爱吃点中药或者什么偏方的就随便你了,但在完全康复之前,医院开的对症治疗的药物千万不能丢。
六uff0e关于中医中药和西医西药之争
自从西医进入中国的那一天起,中医中药和西医西药之间的口角就没有停止过,但同时双方也都在悄悄地学习和影响着对方:西医科室也经常在临床上使用中成药或复方药物;中医的老学究在诊断的时候也学会了看心电图和各种化验单并参考检查报告。走向极端的只有两种人:一种是坚持灭绝中医的方舟子这样的科学疯子;另外一种就是大谈西医之毒的刘太医这样的江湖骗子。
作者个人以为:临床上症状相对来得比较猛烈、发病比较急的病,一般要寻求西医治疗或中西医结合治疗;而对于一些慢性病,特别是西医治疗后没有明显效果的,不妨把希望寄托在中医中药上,单纯相信任何一方都不是明智的行为。
最后,无论对于中成药还是西药,不要过分迷信进口或者知名品牌(以地道药材精工炮制而闻名的老字号如同仁堂等企业除外)。随着我国医药科技的发展,以及GMP认证工作在全国医药生产企业的全面推广,我国医药生产企业各项技术指标已经达到国际水平,并且涌现出了不少像华北医药集团这样的大企业,产品早已走出国门,远销海内外包括发达国家和地区。所以,从性价比上来说,使用不必要的进口药品是一种极大的资源浪费。知名品牌医药生产企业的产品也是这样,从工艺配方到原材料以及功效,他们和诸多同类产品的生产企业并无太大差别,最大的差别就是价格了。羊毛出在羊身上,我们多花的那一部分差价哪里去了?自然是被这些知名品牌拿去继续做广告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