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一



    百姓求医问药指南

    读完本书,一定有无数读者已经陷入了深深的困惑:假如我或我的家人生病了,我该相信谁?是国立医院还是民营医院?还是相信刘太医去喝“蔬菜汤”或者“牛蹄筋汤”?抑或是照着那些非专业的保健养生书自己来给自己治病?在此,本书作者以十多年和医院打交道的经验以及数年的临床经验,向各位读者提出六点建议。

    一、别被义诊忽悠

    现代社会,生活压力巨大,常常会有一些不适。因此,一定要搞清楚自己究竟是病了,还是亚健康,或者仅仅是正常的生理衰退(甚至是健康状态)。

    相信大家对赵本山的小品《卖拐》和《卖车》里的这样两个片段仍然记忆犹新:1、厨师范伟在用力跺脚之后出现了“麻”的“症状”;2、被忽悠瘸后的范伟在第二年,再次被老赵忽悠着大吼以后出现了“晕”的“症状”。这时候老赵对台下观众说出了意味深长的两句话:“你跺你也麻”和“你吼你也晕”。

    真实生活中也常常是这样。很多医疗器械生产企业、保健品乃至药品生产企业,都是这样忽悠大众的,特别是老头老太太。这些忽悠者无非在各种“义诊”活动的现场拥有比老赵更完美的道具,而且这些从业者已经从当初的“一件白大褂、一把听诊器”发展成为配备各种看似精密的“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仪器”或者一大堆不知名的各种检验器材和化玻片,当然还会或多或少地配备几个“托”。结果是,你既然来了,那肯定就有病,而且很严重!如果再不服用他们的产品或者使用他们的仪器,您剩下的时间怕是要以天甚至小时来计算了。

    在这里,提醒读者:有没有病,究竟是什么病,千万不能游医说了算。不能确认原因的病情,哪怕是最简单的发烧和腹泻,也一定要认真对待,最好能去正规医院里找医生检查。因为发烧的起因不仅仅可能是感冒,呼吸道、胃肠道、泌尿道感染等也都能引起发烧,而长期发热就更麻烦了,也许是一些风湿、免疫性疾病、血液系统疾病、恶性肿瘤等;腹泻也不一定就是吃坏了肚子或消化不良,也许是食物中毒、寄生虫或者肿瘤、免疫性疾病、全身各脏器疾病引起的非感染性腹泻等等。

    二、谨防过度医疗

    过度医疗是近些年才出现的名词,是指医疗机构或医务人员违背临床医学规范和伦理准则,在治疗过程中,不恰当、不规范甚至不道德地脱离病人病情实际而进行的检查、治疗等医疗行为。

    过度医疗包括过度检查、过度治疗(含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介入治疗等)和过度护理。就拿感冒来说,如果医生建议你做CT,那就肯定是过度医疗,而现实生活中,敢给你开核磁共振单的医生都有!

    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加之医院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用增加药品收入的方式来“以药养医”,以及医务人员为避免医疗官司而对患者开具“充分”检查单等众多原因,过度医疗的现象已经越来越普遍。

    过度医疗,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还关系到人身安全。世界卫生组织临床治疗的“金标准”是:能口服药物达到治疗目的的决不使用针剂,针剂能达到治疗目的那就坚决不能静脉给药(输液),能用窄谱抗生素就决不使用广谱抗生素,能用低级的就不用高级的,能用一种抗生素解决感染就不用两种,临床上除非必要,不主张联合用药。

    早几年,央视曾报道过这样一个病例:一六岁的小女孩,因手指烫伤感染,当地专家用遍几乎所有抗生素依然不能阻止感染。后来转诊到北京后,在京专家会诊后决定用最新一代抗生素“泰能”,并悲观地表示:如果“泰能”仍然阻止不了感染,小女孩将死于并发性败血证!庆幸的是,小女孩最终获救了。但悲哀的是,这事件过后不到半年,默沙东的临床代表就在全国不少医院里,把这种全球最新的抗生素做到了临床使用量榜首!更悲哀的是,这个产品随后居然进入了国家医保目录。

    过度医疗在经济发达地区和大城市里表现得更突出。2004年的时候,笔者在一个全国百强县的一家医院里经销抗生素,在一个普通外科手术病人的身上,主管医生在术后把头孢四代(β-内酰胺类)、喹诺酮四代药物加替沙星以及大环内酯类共三组抗生素联合使用,居然临床效果不甚明显!而据该主管医生介绍,该县城大半居民一旦住院,身体素质大致如此,也许他们本身感染的菌株已具备抗药性。而在该省会的各级医院里,普通外科手术术后为防止感染,每次一上就是五六组抗生素,联合用药已是司空见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