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远走他乡化清凉 3



    刘华为赶材料,下班最晚。出办公室时,发现冯副主任的办公室还亮着灯,刘华以为是他走得匆忙,忘了关灯,她过去时,看见冯副主任的办公室里坐着另外两个同志,正在说着什么。见刘华进来,冯副主任的神态极不正常,慌忙说:“走吧。”另外那两个人也跟着站起来,对刘华说:“主任,没想到你加班这么晚,我们都还以为你走了。”

    翌日清晨,刘华无意中把这事给肖悦说了,肖悦一听紧锁眉头,似乎在深思着什么。过了一会儿,她说:“我知道了。”临出门时,她回头对刘华说:“此事你不要再吭声了,我知道该怎么办。”

    肖悦原先对刘华也是有些怨言的,后来她醒悟了,明白转制的事不是刘华不上心,而是有人故意使绊子为难刘华,让她众叛亲离。而且冯副主任用心险恶,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于篡位。别看他表面装得傻傻的,实际上精着哩。肖悦明白,在刘主任面临危机的关键时候,应该帮助她。刘主任要是倒了,对自己也非常不利。就算把刘主任调走了,也换不来行政编制。刘主任没理由不想进入行政编制,只是她不积极去运作罢了,那是她的性格所致,而不是她刻意要去冷落这项工作。肖悦明白唇亡齿寒的道理,她有时会对刘华表白:“主任,我之所以要与他们在一起,是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不和他们混,怎么知道他们的动作。对此你应该理解。”对肖悦的话,刘华不以为然,她心想,有这必要吗?何苦这么累。她就是这样一个大大咧咧的人,不屑于盘算这些小九九,可在特定的时候、特定的场合,面对特定的人物,肖悦这样做无疑是正确的,这些官场上的小聪明是应该耍的。

    肖悦担心的事是真的,她怕又像去年那样,有人纠集着写信,让刘主任又陷入尴尬境地。

    她想清楚了,哪怕是转不了制,也要保护刘华。她时时想起,梁小峰那天说的四个字“唇亡齿寒”。如果刘华走了,谁会这样真心待自己。她的脑海里闪过这些年的风风雨雨,每逢自己困难时,无论家内家外,大事小事,只有刘华挺身而出帮助自己。想想如果不是梁小峰的点拨,为了自己的私利,不知还会办出哪些蠢事。想到这些,她对梁小峰有了更深一层的感激和爱慕之情。

    肖悦属于那种很聪慧的小女人。小任性、小过错、小矛盾在她身上避免不了,当大风浪来临时,她能敏锐地把握航向,不可能做那种伤害自己、伤害亲朋的事。政治上她有自己的小智慧,她不会像刘华那样简单和率真。

    这天,肖悦从刘华的办公室出来,马上到各个办公室串门去了,她的目的很明确,要替刘华“消毒”。她说,邱处长这人很虚伪,因马上要提拔了,跑前跑后忙着送礼,根本就不管我们信息中心转制的事。刘主任送了十几份转制的报告,他就是压着不给办,可能是因为没有送礼。

    肖悦还绘声绘色地说:“刘主任从来不屑参加饭局,可为了此事,她不得已也设了几次饭局,让我作陪,我都喝高了。大前天,我们还约了编办的几位处长一起吃饭,还不就是为了打通关节。”

    下午肖悦又窜到另一间办公室如此这般说了一番,末了还加上几句:“今天上班时,我遇到邱处长,他还连声说,你们刘主任为了转制的事简直是废寝忘食,夜半三更还打电话说这事,你转告刘主任,叫她别着急,组织会办的。”其实最后的情节是肖悦杜撰的,只不过她也是用了冯副主任的伎俩,谁又会去核实呢?

    就这样,肖悦在不同的办公室,面对不同的人,用相同的意思传达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我们转制的事,是邱处长在耍滑头,而刘主任才是真正的办事人。当然这些信息中,还传达了另外一个画外音,不要小看冯副主任,他的研究生没有白读,阴得很,他是想借刀杀人,乱中取胜。

    正巧这两天有关转制的好消息传来,省编委同意了,财政厅他们那边转制的财政预算也下来了。这场本来由冯副主任煽阴风点鬼火,即将燃起来的烈火,被及时扑灭了。刘华那天遇见冯副主任正在与两位铁杆共谋文字稿,准备在这几日串联大家共同签名,反映刘华的不作为,集体要求领导将她调走。原本冯副主任是想把刘华写得丑恶些,但大伙都不同意,他们说,就事论事,我们的目的只是要转制,不要害人。他们也过怕了风雨如磐的日子,只望平平静静地转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