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2
“好吧。其实,这是一个简单的心理学问题。不贪的官,喜欢清静,怕别人托他们办事,你只要不想托他们办事,他们就愿意和你交往了。”
“哼,不托他们办事,我还懒得和他们交往呢。”彦冰好像有点喝多了,其实她不胜酒力。
“你看,你总想给别人添麻烦,人家能不躲着你吗?”
“其实,我一点也不愿给他们添麻烦,可是有些事情,不找他们,还真办不了。那怎么办?”
“办不了就不办呗。”
彦冰睁大了眼睛。听了方晓阳轻描淡写的话,彦冰以为他是在糊弄自己,可是,看看方晓阳的表情,似乎觉得这样的想法是天经地义的,知道晓阳并没有骗自己的意思,又说:“我还是不明白,做事情、做工作,我们不该努力吗?”
“当然应该努力。可是做不了的事情却不能勉强。”
“说到这个问题,我有时候自己真是把握不好。虽然在别人看来我也算是一个成功人士了,可是我自己知道我心里有多痛苦。从小到大,都是在不停地竞争。现在做了律师了,还在不停地竞争。好像不竞争业务就跑掉了似的。所以每天神经都绷得紧紧的。我不知道怎样放松自己。上次在大觉寺我们和高飞喝茶的时候我就说过,中国很需要心理医生。我看你不像别的律师那么紧张,你是怎么想的?”
方晓阳放下手中的筷子,端起茶杯,边思考边说:“其实也没有什么太多的想法。就是根据身体的精神的感受。有时后退一步浑身舒坦,要是勉强自己做不想做的事情,就头痛。这也许就是个人的宿命吧。”
彦冰心有所动:“没想到你还是个十分敏感的人呢。我还以为你真像高飞说的那样平静如水呢。”
方晓阳笑笑说:“那只是表面现象而已。也可以说是自我伪装,或者说是自我保护。”
“但是如果总是一味地退让,岂不是太过消极了吗?你似乎也不是一个太过消极的人。”彦冰穷追不舍。
方晓阳做冥思苦想状,他笑了笑说:“你真是个爱刨根问底的人。如果硬要我找出个理论根据,我想可能是我比较相信命运。每个人能不能成功有命运的问题。当然,命运不是绝对不可以改变的。比如你以高分上了北方大学,又出国留学,从小到大,你的同学中比你努力的人有没有?”
彦冰想了想肯定地说:“当然有。”
“可是他们为什么没有你这样的成绩呢?”方晓阳给彦冰和自己的茶杯里都续上茶水,喝了一口茶,继续说:“举一个喝茶的例子。几个人在一起喝茶,服务员挨个给大家倒水。先给张三倒,李四着急了,抢过来先喝了。张三并不着急,反正,给李四、王五倒完就会轮到张三。而李四虽然抢着喝完了,就算他肚子大,也有喝饱的时候,不可能把所有的水都喝完。张三无非是比李四晚喝几秒钟而已。”
彦冰点了一下头,又摇了一下头:“你这个例子似乎有点道理,可是,如果只有一杯水怎么办?”
“市场那么大,不可能只有一杯水。那么,再举一个出租车的例子。两辆空驶的出租车在马路上找活。路边有一个人招手。前面那辆出租车正要开过去,后面那辆车的司机猛地一踩油门,抢着拉了这个乘客。乘客上了车。他拉到一个4公里的小活。司机们称为‘屁活’。第一辆车的司机被别人抢了活,有点儿生气,还没有来得及骂人,路边又有人打车,他拉了这个乘客,是一个去机场的活。所以说,不用着急,该是你的,跑不掉,不该是你的,求不到。”
彦冰点点头,说:“这个例子似乎还有点道理,但是,律师毕竟和出租车司机不同。”
“虽然不同,但是,你必须承认有些事情确实是人力不可为的。”
彦冰没有吭声,她似乎是想接受晓阳的理论,但是,几十年来养成的思维习惯和做事的习惯让她不敢接受晓阳的理论。
晓阳明白彦冰的矛盾心理,一个人的观点是很难一下子改变的。特别是彦冰这样自信的女人。晓阳并不着急推销自己的理论,只是彦冰用她现有的理论无法让自己快乐,她沉湎于无休无止的竞争—痛苦—痛苦—竞争的怪圈之中不能自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