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大腕律师们被一锅烩了. 1
M公司的刘总最近总往主管部门跑。当然是为了审批的事情。
开完了会,沈司长问:“怎么样,中介机构定了吗?”
刘总是个机灵人,马上问:“还没有,沈司长有什么好的可以给我们推荐推荐啊。”
沈司长忙摇摇头说:“没有,没有,我只是关心你们的进度。”
刘总恳切地又说:“如果沈司长有好的中介机构,一定要推荐给我们呀。”
沈司长也笑着说:“一定,一定。”
几天以后。彦冰接到了白玫的电话,“听说你们所已经有人把材料报给M公司了,他们最近开始安排面试了。”
“是吗?是谁?”彦冰已经料到何大壮和梅中正一直紧盯着这个项目,但是还是没有料到他们的进展这么快,“还有没有补救的方法?”
白玫为难地说:“一个所只能报一份材料,我想办法跟公司打个招呼,面试的时候一起参加。但是报送材料还得你和你们所的两位律师商量重新报一个。”
“好吧。谢谢你。”彦冰为难地答应道。
送走了两个外国客户,方晓阳刚回到自己的办公室,秘书小周敲门进来,说,方律师,刚才您在开会的时候M公司的刘总来电话,请您尽快给他回电话。
方晓阳猜想可能是公司上市项目有了进展。他拨通了刘总的电话。
在国外的律师事务所工作时,都是由秘书先接通电话再给律师转进来,这样可以节省律师的时间。因为这是通常的做法,客户也没有什么抱怨。可是,回到国内,面对外国的或外国系统的客户,可以由秘书先拨通电话,转进来。如果是国内的客户,特别是国有企业的老总之类的,让秘书先接通电话,他们会认为律师摆架子,所以都是律师亲自拨通电话。有一个大所的所主任,虽然早已经是大律师了,但是,他从来都是亲力亲为,无论是给老总打电话还是给客户中的年轻雇员打电话,都是他亲自拨通,甚至是自己亲自查电话号码,尽管对方并不知道是谁查的电话号码,他这样做一方面是出于习惯,另一方面就是出于他一贯的谦虚精神,所以很得到客户的好感,业务也越做越好。
像方晓阳这样的海归,刚回国时还是习惯在国外的做法,让秘书先接通电话。回来之后,慢慢体会到有些不对劲的地方,就做了相应的调整。可是,也有一些刚回国的海归仍然沿用在国外的做法,很不讨客户的喜欢,可惜的是他们至今还没有明白他们为什么没有国内的土豆受欢迎。就像海天高所的庄文新,他还处于混沌状态。
拨通了刘总的电话,接电话的是刘总的秘书。虽然方晓阳他们正在努力入乡随俗,可是刘总们也正在努力与国际接轨。他们的做法颇有些像美国作家杰克伦敦的小说《麦琪的礼物》中的男女主人公,都想为对方最珍贵的东西配一件珍贵的礼物而卖掉了自己最珍贵的东西。等他们得到配件时,都失去了配件所配的自己的原件。当然,爱情是伟大的,可是结果却令人心酸。
刘总的秘书将电话转接到刘总那里,刘总告诉方晓阳,他们所已经正式列入上市项目的候选律师所之中,最近公司可能会安排候选所面试,到时候,新的办公室张主任会和他们联系。
方晓阳谢了刘总,就挂了电话。
不久,M公司的张主任通知方盛博所星期三下午两点钟到M公司面试。
午饭后,方晓阳和王凯歌一起从所里出发,王凯歌开着黑色的奥迪A6,晓阳坐在副座上。汽车开出地库,外面天气阴沉沉的。阴风吹打着车窗。下午2点整,王凯歌和方晓阳准时来到M公司大厦上市项目部。他们找到联络人张主任。张主任热情地招呼他们说,这会儿是飞天所的律师在谈,二位请到第五会议室稍等片刻。
方晓阳问:“大概需要等多长时间?”
“不太清楚,每个所大约需要1个小时。”
王凯歌心里不爽,但是又不太好发作,就问:“昨天不是说好下午2点整吗?”
张主任认真地说:“是下午2点,我们通知的一律是下午两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