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今天是个好日子. 2



    茶室在寺院北侧的一个院落内。茶室的门也是老式的、带有门槛的那种。他们迈进了茶室。茶室的中间放着一张古色古香的紫檀木八仙桌,桌上摆放着两套功夫茶的茶具。桌子后面是一个高至房顶的多宝格柜子,里面陈设着各色的茶具和茶叶。茶室的左右两边是两个一尺多高的台子,台子上面铺着席子,也叫塌塌米,可以说是日式风格,也可以说是仿古风格。脱下鞋子,上得台子,中间是一张长方形的枣木桌子,桌子下面有一个长方形的凹槽,供客人们放脚。四个人入坐后,茶室内的服务小姐款款走来。那小姐长得眉清目秀,一条粗粗的大辫子垂在脑后。上身穿一件棉质的滚着深茶色边的浅茶色大襟小褂,下身是深茶色的长至脚面的棉质长裙,脚上是一双平底的黑色大绒布鞋。整个一幅古典的中国仕女图。整个色调与这里的茶具、茶巾等的颜色极为和谐配套。

    小姐先将一只精细的瓷茶杯放到茶桌上,双手捧着一副茶谱恭敬地递上来,轻声慢语:“小姐、先生们,这是本店的茶谱,请过目。”彦冰和高飞都说,晓阳是常客,还是晓阳来点吧。晓阳接过茶谱。这是一副浅茶色的缎子面的折叠式茶谱,内容都是用正楷写就,不是印刷品,每次晓阳都要多欣赏几遍,就像欣赏一件艺术品,也许点茶的人都是这番心情,所以茶谱被翻得有些起了毛边儿,更显得年代久远。

    在等待小姐上茶的时候,大家环视了这间茶室。整个房间是木质的,木质的门,木质的地板,木质的墙面,木质的屋顶。那些木头似乎没有上漆、或许只上了一层清漆,透着木的本色。墙上挂着一幅不太大的画,配着木质的画框,画面是一个老翁一手牵着一匹马,一手拿着一把雏菊,正从山上走下来,让人联想到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句。

    轻缓的古筝曲《渔舟唱晚》在室内悠扬着,此时客人不多,只有他们四人,真是难得的清静。

    晓阳说:“现代文明让人们整天忙碌,到处都是歌舞厅、餐厅,灯红酒绿,热闹非凡。人们的应酬也多,很难静下来。人的精神长期处于兴奋状态就容易出现疲劳。”

    彦冰说:“是啊,我也认为现在的人有很多都需要看心理医生。不是得了精神病的人才看心理医生,我是说,普通人都需要心理医生。如果有像美国那样的普通人可以去看的心理医生的话,我想我是会常去的。”

    高飞笑道:“女强人也有软弱的时候啊,我以为你一直刀枪不入呢。”

    彦冰认真地说:“高飞,你别捣乱好不好。我想听晓阳好好给我们讲讲茶道呢。”

    晓阳说:“我并不懂什么茶道,只是我以为茶的本质在于‘和敬清寂’,茶室贵在一个字‘静’。而这间茶室设在远离闹世、环境极为幽静的古寺名刹里,所谓取静中之静,所以远胜于京城的其他茶舍。每次来到这里就像灵魂受到了洗涤。而且,泡茶以泉水为最佳,这里的泉水在北京很难得,所以到这里能够品尝到真正的好茶。”坐在对面的彦冰边听边捕捉方晓阳清澈的眼神和宁静的目光。

    说话间,小姐已经端着一个木质托盘向他们走来。小姐将托盘放在桌子上,左手托住右边的中式广口袖口,右手将茶荷、小点心等一一放到桌子上。

    茶具是紫砂陶器,只有一只蓝色小花瓷茶杯显得与众不同。

    彦冰好奇地问:“这是做什么的?”

    小姐答:“试泉。”

    彦冰和高飞似乎没有听懂,看小姐继续操作。小姐慢慢地将壶里的水向这只蓝色的小茶杯中倒满。然后将几枚硬币递给大家:“小姐、先生们请试试看,将这些硬币慢慢放入杯中,这些硬币不会沉下去。”

    “为什么?”

    “因为本茶舍用的是本寺的山泉水,泉水的张力大,硬币就不会下沉。泡茶最好用泉水。大觉寺有很好的泉水,因泉水而得名,以前叫清水院。”

    晓阳接着解释道:“杭州的林隐寺和虎跑泉的水也是这样。所以那里的茶很好。”

    小姐以优美的动作为他们完成了全套的茶艺表演后,将品茗杯和闻香杯一起放入茶托中,递给每个人。“喜闻幽香。”她拿起闻香杯,放在鼻子跟前,众人也学着她的样子,再闻各自闻香杯的茶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