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她说:上帝为什么让我们活着? 5-第3/3页





    明白小姑。斯菲是叶芊芊丈夫姐姐的女儿,初中时出车祸没了双腿,近年在网上写诗。叶芊芊的丈夫及他姐姐姐夫,想借助媒体力量,把没有双腿的“思飞”女孩塑造成和谐社会里身残志坚的诗人英雄。英雄了,就容易得到关注与帮助,弄好了都能长久解决生计问题。启发他们的,是江西某市一个用脚画画的无手青年。那无手青年没主动炒作,是地方媒体发现了他,一宣传,引得中央媒体赶去采访。事情就大了。当地盛传那无手青年中央有人,有关部门立刻动作,安排他当专业画家,给他一份终身薪水。叶芊芊丈夫盼望这样的馅饼也能掉在张集,掉外甥女头上。叶芊芊对宋白波嘲笑丈夫的异想天开,宋白波则主张不妨一试,就为她和红丫作了引见。那小姑我等你电话。红丫觉得,叶芊芊直率,透明,宋白波虚假,滑头,她想不好她们怎么成的朋友。

    我先替芊芊谢谢你了。她老公太庸俗,芊芊帮他庸俗一回,他就欠了芊芊的,他这小心眼,就得多给芊芊点自由。你等我电话吧。

    电话很快来了,但不是宋白波的。红丫,晚上我有事,胡不归说,不能跟你一块吃饭,估计到你那儿也得晚点。他们刚通知我,今晚聚会。

    哦,没关系,你别急着过来,反正明天休息能睡懒觉。

    也不会太晚。明早孔国庆要赶飞机,去新疆,又得走不少日子。

    他好几回没和大伙儿一块聚了,临时决定提前后天的聚会也是为他。

    后天我们几个光玩牌。

    好的晚上见。

    最初红丫觉得可笑,觉得胡不归他们定期聚会的由头可笑。玩牌不可笑,喝酒吃饭不可笑,老不老少不少的无聊之人聚堆忆旧也不可笑。红丫生性不爱热闹,甚至孤僻,但理解别人对热闹的依赖,理解现在同学会之类的组织何以时兴,还年龄越大越热衷于此。她和胡不归作过分析。这些人中,绝大部分,年龄不上不下,生活不好不坏,多少都在某个或某几个苦涩故事里出任过主角。痛定思痛,方省悟到,自己的一生已基本定型,还往下折腾,热情和能力都不再支持。便急流勇退,解甲归田,靠吃喝玩乐打发时光。对落到手里的好处不会放过,但需要伸手抓挠的好处,只为它麻烦,一般情况下也懒得争取。

    他们彼此靠拢,与世界观无涉,就是一帮再无利害纠葛的失意者的惺惺相惜。当然了,那些有权有势的利益个人和团伙们的勾搭集结是个例外———他们歃血为盟,有助于攻城拔寨继续革命。可胡不归他们太荒唐了。他们没任何利益诉求,清高得像茄子黄瓜留恋塑料大棚,拒绝走向商场菜篮厨师的案板。他们瞧不起失意者,又敌视得意者,既不承认自己在彼此抚摸,也不好意思自诩忧国忧民。他们自发地,志愿地,从不同的饭票发放地定期走向同一张饭桌,像党员过不敷衍的支部生活,又像小学生组织非应景的兴趣小组。他们关注的问题,应该归国家认可的思想精英讨论。国家没认可他们的思想。他们讨论问题,得不到红包纪念品会议补助,他们吃饭都自掏腰包。很可能,他们是全中国最无聊的民间团伙。

    你不觉得,你们这种不合时宜的青春期把戏有点傻吗?太幼稚了。

    对他人他事,寡言的红丫不怎么品评,只是与胡不归在一起时,话才多些,也有臧否。有一次胡不归聚会归来,像中了彩票,说他饭桌上主谈的问题特别精彩。你要也是我们中一员,我能发挥得更好。红丫没顺风捧场,反倒噎他,把他们的精神支柱定性为青春期把戏。红丫清楚,宋白波也许喜欢青春期把戏,胡不归却不会喜欢。他的经验之谈是:青春期除了身体柔韧性好,再没什么地方比壮年期强。红丫还知道,胡不归不喜欢人际关系过于亲密,他认为,人与人的关系是抛弃的关系,走得越近,抛弃越多,伤痛也越重。他提倡淡如水的君子之交。红丫总想问,我们的关系算淡如水吗?一直没问。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