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迁都-第3/4页



    朱棣说:“瞻基,那你认为怎样才算是一个好皇帝呢?”

    朱瞻基说:“民者,国之根也,诚宜重其食,爱其命。首先,应该爱惜自己的子民,关心他们的吃穿住行。其次,要保卫自己的国家,捍卫国家的疆土。爱其民,卫其国,不在意仁义虚名,一心一意为国为民,这便是一个好皇帝。”

    朱棣听了连连点头,不愧是自己最看重的好孙儿。朱棣不但平日里让朱瞻基处理一些政务,从中学习治理国家的方法,还不断地派人陪朱瞻基进行军事演习,让朱瞻基从实际操作中学习用兵之法,慢慢造就了一个文治武功的大明储君。

    除了朱瞻基在一旁帮助朱高炽,朱瞻基的母亲张氏对朱高炽也有很大的帮助。朱高炽的妻子张氏非常聪明、贤惠,对自己的公公婆婆伺候的很周到,很是孝顺。据说张氏厨艺不错,她做的一种汤食很受朱棣夫妇的喜欢。有一次朱棣召集一家人一起吃饭,朱棣跟朱高炽聊了几句,不知道怎么又聊岔了,本来就看朱高炽不顺眼,聊天也聊不好,朱棣也不管周围很多人在场,对着朱高炽就是一顿臭骂,张氏见状就起身去厨房,做了最拿手的汤食亲手给朱棣夫妇端到桌子上,朱棣对朱高炽说:“你娶了个好媳妇啊,如果不是你这个贤惠的媳妇,我真的早就废掉你了。”(上大喜:新妇贤,他日吾家事多赖也。)

    在朱高炽的人生里,自己的儿子朱瞻基和老婆张氏算是他的贵人,如果没有朱瞻基和张氏,朱高炽的地位实在保不住。

    除了朱瞻基和张氏以外,朱棣的正妻徐皇后平日里比较喜欢朱高炽,虽然朱高煦和朱高燧也都是自己的亲生儿子,但毕竟自己的儿子自己最了解,那两个家伙心术不正,歪心思多很多,整天想着如何伤害别人。每次朱高炽被朱棣训斥,就会去找母亲诉苦,徐皇后就安慰朱高炽别跟自己的父皇生气,尽量顺着他,怎么说那也是自己的父亲,是一国之君,不要跟朱棣计较。

    1407年(永乐五年),徐皇后因病去世,去世之前,还不断嘱咐朱棣以后要善待太子。所以朱棣此后一直没有废掉太子,这跟朱瞻基的解围、张氏的周旋、徐皇后的嘱咐有很大关系,这就验证了一句话:一个人能够变得很好,是因为他身边有很多人希望他变得好,有很多人在身后默默帮助他变得好。

    北京城建好了,太子和皇太孙也都来到北京了,所有的一切都准备好了。

    1420年(永乐十八年),十一月初四,朱棣颁布了《北京宫殿告成诏》,宣告大明王朝迁都北京。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开基创业,兴王之本为先;继体守成,经国之宜尤重。昔朕皇考太祖高皇帝,受天明命,君主华夷,创立江右,以肇邦基。肆朕缵承天统,恢弘鸿业惟怀,永图眷兹。北京实为都会,地势雄壮、山川巩固、四方万国、道里适均。惟天意之所属,实卜筮之攸同。仿古制,循舆情,立两京,置郊社宗庙、创建宫室。上以绍皇考太祖高皇帝之先志;下以始子孙万世之弘规。且于巡狩驻守,实有便焉。爰自营建以来,天下军民,乐于趋事,天人协赞,景贶骈臻,今已告成!

    选永乐十九年正月朔旦,御奉天殿,朝百官,诞新治理,用致雍熙。於戏!天地清宁,衍宗社万年之福;华夷绥靖,隆古今全盛之基。故兹诏示,咸使闻之!

    这份诏书的主要意思就是说:父皇太祖高皇帝(朱元璋)接受上天的任命,创立于江右(长江以西称为江右),建立新的王朝,我继承了王朝的统治,就要以弘扬鸿业为己任,永远为此努力拼搏。北京是个好地方,地势雄壮,位于四方万国交通要道之中,这是天意所为。于是,我遵循大家的意见,建立了南北两个宫殿,还设置了宗庙。这样的话,对上可以继承父皇的遗志,对下可以给子孙们确立宏伟的规划。而且设都于北京对于巡狩和驻守防御北疆都很有利。天下的军民,都积极参与这个大工程,全**民,齐心协力,才最终完成了北京的建设。所以呢,我决定在永乐十九年正月初一,在北京的紫禁城接见文武百官,正式迁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