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第一次随军远征-第2/4页



    1411年(永乐九年),解缙按照规定,进京汇报工作,这个时候恰好碰巧了朱棣不在京城,他正带领着五十万大军远征鞑靼。解缙汇报完工作以后,就顺便去拜访了太子朱高炽,拜访完以后就离开京城直接回去了。这件事又被朱高煦抓住了,他向朱棣告状:解缙伺上出,私觐太子径归,无人臣礼。意思就是解缙专门趁着皇上外出不在京城的时候去拜见太子,故意破坏国家规定,不像一个臣子应该做的事情,根本不把皇上放在眼里。朱棣听了勃然大怒,立刻下旨逮捕解缙。朱棣认为这是解缙勾结太子的证据,有可能趁着皇帝不在京城谋划什么,本来解缙就多次忤逆皇帝,跟皇上对着干,现在直接下大狱了。在严刑拷打之下,解缙被逼招供,还被迫说出太子身边的很多大臣,说他们都对皇帝大不敬。于是,太子身边的辅佐大臣纷纷下狱,朱高煦用这种方法狠狠地打击了太子以及辅佐太子的大臣。

    1415年(永乐十三年),有一天,明成祖朱棣在看一个单子,一个大狱里的人员名单,突然问:“缙犹在耶?”这句话有很深的意思,有可能是问解缙是不是还在大狱里??也有可能是问怎么过了这么久,解缙还活着。一般情况下皇上问这种问题有两种情况,第一就是释放,第二就是杀掉。显然朱棣问解缙这句话不是第一种情况。当时的锦衣卫指挥使纪纲一听就领会了其中的含义,他知道皇上要杀解缙了。

    纪纲回到狱中,他不想对解缙施以酷刑,因为在他心里,这位大才子是值得敬重的,所以他想给这个明朝第一才子最后的尊严,他想了很久,想出了一个既可以让皇上满意,又可以保留解缙尊严的方法。纪纲走过来对解缙说:”我请你喝酒吧。”解缙当时应该想到了自己的结局,就跟着纪纲出去了。他们喝酒当天,外面飘着鹅毛大雪,一片一片的雪花慢慢的落在草地上,落在地面上,落在树枝上,落在南京大明宫殿的每一个瓦片上,顷刻间,皑皑白雪就把南京大明宫殿覆盖了。解缙意识到这就是人生最后一次喝酒了,索性就喝个痛快吧,解缙一瓶接一瓶疯狂的把酒往肚子里灌酒,他喝下去的不只是酒,还有多年的委屈,无法实现的抱负,还有对这个世界不公平的怨恨,也有对人心的迷惑和不解,带着这些种种的情绪,解缙醉倒在大雪中,一片又一片洁白的雪花把这个大才子埋葬了,一代才子就此陨落,有且只有雪花参加了他的葬礼,他们仿佛也在为这个大才子感到不值,专门选择今天为他送行。至此,大明王朝第一大才子解缙与世长辞。

    1412年(永乐十年),皇太孙朱瞻基十三岁。为了培养皇太孙朱瞻基的军事才能,以及实际演练的能力,朱棣派兵部从全国各地选拔了两万名青年,这些青年的标准是:年龄17岁到20岁,英武健壮,身怀技艺。选拔完以后,被选中的青年被送往京师,组成“幼军”,这些幼军将成为皇太孙朱瞻基的随从,简单说就是他的私人卫队。平日里这些幼军陪同朱瞻基一起接受军事训练,偶尔还会举行一些小规模的军事演习,其中包括军事演习和检阅队伍,当时成为“演武”。“演武”实际上就是两万名军人手持兵器、身穿铠甲,在各色旗帜的指挥下来回穿梭,不断地排兵布阵,就像真的打仗那样,场面真可谓是非常壮观。这种军事模拟演习对于十三岁的朱瞻基来说,当然很有吸引力。这些大大小小的军事演习活动,使朱瞻基的军事才能得到了提高,在类似于真正的战场上,朱瞻基领兵打仗的技能也随之提高。

    朱瞻基喜欢骑马射箭,有一次在南京城外狩猎,朱瞻基看到一只山羊,看准时机以后,他轻轻的拿起弓和箭,一边骑着马站在原地,一边准备放箭,这时,一直野猪跑了过来,朱瞻基骑的马受到了惊吓,前面两只马蹄突然失控,眼看着朱瞻基就要被甩下马了,一直跟随着朱瞻基的宦官王振南立刻扑了上去,当做肉垫接住了朱瞻基,朱瞻基受了轻伤,那个宦官被砸的躺在病床两个多月才好。类似这种事情还有很多,所以朱瞻基同这些贴身宦官的感情很深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