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再大的火也有灭的时候。大宝和王家闹腾了一番,算是在乡亲们面前有了交代。只有长山娘不依不饶,每天从地里干活回来,都要到牲口圈门口骂一番。时间长了,长山娘骂珍珍,成了木庄一景。长山娘的骂声也由开始的激愤逐渐变得昂扬起来,听起来还有点抑扬顿挫的味道,好像不是在骂人,而是在唱戏。孩子们听长山娘骂得好玩,就跟着学,大人听到了就会责骂。长山娘每天重复同样的节目,人们渐渐没了兴趣。有闺女的人家,觉得长山娘骂得磕碜,怕脏了自家闺女的耳朵,看到长山娘骂,不是瞪两眼就是剜两眼。大凤看出了苗头,劝婆婆不要骂了,免得让人厌烦。在一个傍晚,长山娘把珍珍家里的东西砸了个稀巴烂,总算出了最后一口恶气,才停止了叫骂。

    何长山的地分到了大凤那边,何长山去要了两次,一次被娘骂了出来,一次差点被娘用笤帚打破了头。何长山去找何老钟,想让他帮自己把地要回来,何老钟的态度比娘还坚决,你小子本事这么大,要地干啥?

    珍珍的地分到了二哥那边,她晚上去了几次,可都没敢敲二哥家的门。

    没有地,俩人的吃饭就成了问题。何长山转遍了全村,只有李建仓瞒着老婆借给了他们半口袋玉米。翠竹经常接济他们,珍珍觉得不落忍,就帮翠竹干活。翠竹婆婆看见珍珍,不光给她脸子看,还骂翠竹。翠竹不在乎婆婆的骂,还时不时地顶撞婆婆两句。珍珍觉得因为自己,让翠竹和婆婆不和,心里更有愧了。于是,再帮翠竹干活,珍珍就像做贼一样,翠竹婆婆一露面,她就赶紧走。在翠竹家的田里干活,珍珍不光提心吊胆,还很凄惶。她总是想,什么时候自己也能有地啊,哪怕一亩半亩也行。每次从翠竹家地里干活回来,珍珍都像丢了魂儿似的。何长山明白她的心思,他何尝不是这样啊,没有自己的地,他觉得好像在木庄没了根。

    木庄村南的木刀沟,原名“穆刀沟”,传说是穆桂英破了天门阵凯旋回营时,用她手中的大刀所划而成。木刀沟北面原来还有一条河叫慈河,清道光年间,慈河发大水,流到木庄时,由于下游的河道泥沙淤积太多,河床较高,洪水危及到木庄的安全,村民急了,炸开慈河南边的大坝,让洪水顺着地势较低的木刀沟流走,慈河旧河道便成了一片高低不平的河滩地。

    有一天,何长山到村南转悠,看到大片的旧河道,眼前一亮!他蹲下来拔了一把杂草,一股沙土的腥气扑面而来。何长山望着大片的旧河道,仿佛看到一片片绿油油的庄稼从远处蔓延而来。

    何长山回家后,把在旧河道种庄稼的想法说给了珍珍。珍珍听了也很高兴,她问,旧河道都是白沙,种庄稼长不?何长山说,能长草的地方,就能长庄稼,只是河道里高低不平,不好平整。珍珍说,不怕,只要咱肯吃苦,就是肩挑筐背,也能把地弄平整了。何长山说,河道没有井,只能靠天吃饭。珍珍说,大不了找木工打个小车,拉水浇庄稼。珍珍越说越兴奋,她指着牲口圈西南角上的牲口粪说,牲口粪是上地的好肥料,使到地里庄稼肯定长得强。见珍珍对种地这么上瘾,何长山有点纳闷儿,你不是不爱干农活吗?珍珍一本正经地对何长山说,成家立业了,知道过光景了呗。

    何长山一直觉得,男人最终的归宿,就是与一个自己喜爱的女人相守着过光景熬日月。珍珍一句“知道过光景呗”,说得他心里热乎乎的。在他眼里,珍珍是那么年轻,过光景熬日子好像还与她不搭调,没想到,她这么快就进入了角色。

    何长山去找李东生,说他想承包村南的旧河道。李东生很惊讶,承包旧河道做啥?何长山说得很凄惶,没有地,吃啥喝啥?李东生连连摇头,河道里都是白沙子,又没有井,你别瞎胡闹了。何长山说,你只管承包给我就行了。李东生说,反正荒着也是荒着,你就随便种吧。何长山让李东生和大队其他干部通通气。李东生说,几亩烂河滩,你随便种,我做得了主。何长山知道李东生喜欢做好人,就说,你的情我领了,可我愿意公私分明,按我的意思办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