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印书-第2/3页



    “原来是皇亲!我等拜见刘小兄弟,如此年纪就才华横溢,天佑大汉啊!”

    “刘小兄弟,刚才一首诗我等听的还不够尽兴啊!就以窗外群峰为题再做一首如何?让我等再温养双耳,洗涤一下心灵,感受一下刘小兄弟的才气。”

    “恭敬不如从命!那我就献丑了。”

    “登楼望极群峰小,

    云霞出没群峰外。

    谁人翻向群峰路,

    迥出群峰当殿前。”

    “妙哉!妙哉!刘小兄弟好文采!我等拜服!”

    在众人详谈中,窗边四位老头相视一笑,点点头。

    与众人闲谈一会后,刘乾退回自己桌子上,吃完桌上肉食准备退走。刚起身,这时后桌其中一个老头叫住了他。

    “小友留步,听完小友刚才诗赋,我等都觉得甚妙哉!老夫蔡邕,可否到家中小叙。见小友才气过人,顿生爱才之心。”

    “原来是蔡老,蔡中郎,小子刘乾拜见蔡中郎!”

    “哈哈!你这小子倒是有趣!走吧!去蔡府再叙。”

    蔡邕说完告别老友,领着刘乾坐上回府的马车。不一会儿就到了蔡府。

    蔡府前厅,蔡邕去往后院更衣。刘乾一人坐于前厅饮茶等候蔡老回来。这时一阵琴音响起,刘乾听的沉醉闻声而去。

    不知不觉中来到后院花园内,一十三四少女正在抚琴。刘乾停于走廊里,住步听着琴曲之音。

    五分钟后,一曲罢。弹琴者遥望远方,听琴者遥望那清秀远望倩影。此时刘乾想到一首白居易的诗,忍不住朗读出来。

    “弦弦掩抑声声思,

    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

    说尽心中无限事。”

    此时女子闻声回头,嘴中念叨着诗文,越品越有味。然后问道:“你哪家的小娃娃,怎的出现在蔡府后院。”

    这时蔡邕正好来到。

    “这位小友是为父带回来的,没想到我来的真巧啊!又听到一首好诗,妙哉!文姬还不见过小友!你们相互认识一下!”

    “在下中山靖王之后刘乾,见过蔡小姐!”

    “小女子,蔡文姬见过刘公子!公子好诗赋,好文采!刚才一首诗我很是喜欢,公子可以将其写下送于我嘛?”

    “蔡小姐若是喜欢,自当写下赠与小姐,劳烦小姐取纸墨来。”

    蔡文姬从琴桌旁取来竹简与笔墨,交于刘乾。刘乾于凉亭石桌上写下诗句交于蔡文姬。

    “公子,文采好!字也是极美的。自如其人!”

    “小姐谬赞了!小生愧不敢当!”

    “父亲,刘公子如此年纪才华横溢,您就不心动嘛?您多年未收弟子了,不若收刘公子做关门弟子吧!”

    “文姬这话说道为父心里啦!不知小友何想?可有师门?”

    “小子还未拜师,陈蒙蔡老喜爱,小子愿拜蔡老为师!待则一吉日上门再行拜师之礼!”

    “好,好,好!老夫心甚慰啊!老年还能再得一得意门生。”

    下午时分,刘乾从蔡府离去,回到刘府。

    又过两日,一月之期已到,刘府匠人们已经制造出三万多张纸,五十多套活字印刷模板。刘乾吩咐匠人们开始印刷流传的几部经典文学。而他自己则整日栖身于厨房研究着蒸馏酒。顺带制作出了馒头和包子,引的刘府众人直呼美味。天天吵着要吃馒头包子。终于在厨房三日时间,捣鼓出蒸馏酒,在酿酒匠人指导下结合后世见闻。于是他酿造了五十坛白酒后,撤走厨房内的锅具等物。再过几日就是拜师的吉日良辰了,他要开始准备拜师礼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