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教材改革委员会的关注!(求首订)-第4/7页



    大家真的没有想到,陈恭是真的能把生化书倒背如流啊!

    杨广业此时坐在办公室内,看到这一幕,也是同样被吓了一跳。

    这小子!

    也太……太不正常了!

    你没事儿背什么书啊……

    这能背下来吗?!

    根本不正常!

    不仅是他……

    严开生看着这一个片段,也是哑然失笑。

    好家伙!

    真的背书?

    而且闭上眼睛背,真的能背下来啊?

    “这真的是……奇才啊!”

    严开生也不知道怎么评价了。

    其实,到目前为止,如果单纯评价“陈老师”的讲课能力的话,已经不需要质疑了。

    而严开生之所以继续看下去,他想看看这个以前没有耳闻的陈老师,到底有多厉害!

    ……

    而此时,陈恭笑了笑:“好了,言归正传。”

    “背书这种事情,不能强求,根据自己能力来,而且……背下来没有那么好效果,得不偿失。”

    “但是……对我而言,其实背下来也没多难,顺手而为。”

    “今天是考研专场,所以我……也不给大家深化去讲了。”

    “接下来提问环节吧,大家有什么疑惑,可以说一下。”

    这个时候,严开生听见陈恭的话,有些失落。

    毕竟,说实话,他是想要看看这个陈老师到底生化造诣有多高的。

    现在看来,没有机会了。

    但是,话音刚落,忽然这个时候,有人问了句:

    “陈老师,稍等一下,我想问一下,您对Taqman探针设计了解多吗?探针长度我一直做不好,想请问一下……”

    而此时,山河医科大实验室内。

    刘雨潇正在看直播,其实,一直以来她都是《生化密卷》的粉丝。

    虽然她已经被保研了。

    可是对于生化的热情一直很高,甚至很有天赋。

    杨院长曾说,她是他见过生化领域最有天赋的学生。

    当然了……最近好像老师的口气变了,自己成了最有天赋的女孩子!

    对于这个细节,刘雨潇没有在意。

    她在意的是,探针技术如何完善。

    若是可以做好探针,她很有可能加入老师的这个课题。

    据说,这个三羧基循环的课题是国自然的徐通教授亲自把关的课题,而且这是国内首例三羧基临床应用的课题。

    若是可以加入其中,势必会得到很好的锻炼。

    只是……

    探针技术,她一直找不到苗头。

    ……

    这个问题一出口,顿时吸引了杨广业的注意。

    taqman探针作为一种经典探针,但是成功率一直不太高。

    这个问题,其实并不简单!

    只有足够了解生物学技术,对于肽键肽链技术,以及探针技术,都有足够的认知才有可能做出来。

    这小陈……

    是要遇到麻烦了啊!

    说实话,没有三级实验员技术,或者没有教授级别,都很难清楚的解决这个问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