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已经给了我最好的了.



    瑶华突然意识到这两日慕远帆喜欢赖在她这里不止是因为眷恋她的温柔乡,很有可能他在朝堂之上面对战后整顿朝纲,又要顾及天下黎民百姓的衣食住行,已经到了焦头烂额的地步,所以才会特别留恋她的怀抱。

    她一直以为慕远帆是无比强大的,所有的事情都是他为她来做,而她只要接受就好,没想过他独木难支,是不是也需要一个坚固的后盾。

    都说每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都有一个默默奉献的好女人,瑶华虽然做不了那样的好女人,但她至少可以为他减轻一些压力。

    可是,她已经回宫两日了,却从没想过要问他朝堂之上的事情是否需要她帮忙。

    念及此,她顿时没了赏花的兴致,心情也郁闷起来。

    瑶华这里满腹心事,红袖那里却在感叹。

    “都这么晚了,王爷还在御书房里看奏折,看样子又要忙到天亮了,这样夜夜如此,王爷的身子怎么受得了?”

    瑶华闻言抬起头,向红袖凝视的方向望去。

    这才看见距离御花园大约二百米的地方有处宫殿,里面亮着灯烛。

    “那里是御书房?”

    “是!先皇在世时就在那里处理奏折,新皇登基后,因年龄太小,无法议政,便由摄政王代劳。本来摄政王要在工部设立机构,专门处理奏折,但诸位大臣都觉得多此一举,反正御书房自先皇驾崩后就一直空着,便联名上奏让王爷移驾在御书房批奏折,因此,王爷每天下朝后都会在这里批阅奏折接见大臣们。”

    红袖说得详细,像是知道公主对这些事情很感兴趣一般。

    瑶华也听得很仔细,她对朱阙国的社稷江山没兴趣,但她心心念念地想着慕远帆。

    红袖说的这些无非都是障眼法,只为给慕远帆光明正大地在御书房办公找个冠冕堂皇的理由罢了。

    瑶华对这些没兴趣,她关心的是慕远帆究竟在不在御书房。

    难道她在北玄国的一年里,他每晚都是在这里度过的?

    才后悔这几天自己太粗心,竟没发现慕远帆的反常,红袖就说出了这番话,她心里立刻便有了主意。

    “红袖,你随本宫去看看王爷!”

    说完,抬脚向御书房行去。

    慕远帆的确在御书房里批奏折,他送瑶华回颐华宫之后本想回府去看看。

    可是工部却送来折子,说全国各处都出现了倒春寒,播下去的种子,眼见已经过了十几天,却只有寥寥数几长出禾苗。各地府衙焦急万分,纷纷请求朝廷支援,开仓放粮。

    他找来好几位大臣商议此事,有赞成的,说刚经历战事,老百姓都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要是今年庄稼长势不好,势必会影响收成,到冬天就会出现灾荒,现在应该及时开仓放粮,并给百姓免税资助稻种,助百姓渡过难关。

    也有大臣发对,说正因战事刚结束,百废待兴,才不能将国库粮仓一下子给弄空了,要是现在都把粮食发放给百姓吃掉了,那么冬天一旦有灾情时,朝廷该当如何处置?

    还有大臣说东苍国虽然被打败了,但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谁知道哪天会不会再做垂死挣扎?国库粮仓是国之命脉,万万动不得。

    总之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诸位大臣在御书房吵了将近两个时辰也没商量出结果来。

    慕远帆被他们吵得头晕脑胀,便遣了他们先回去,自己留在御书房里想对策。

    正苦恼着,便听太监总管张富贵禀报七公主来访,慕远帆赶紧起身迎了出来。

    见瑶华只身带着红袖前来,慕远帆颇为不满。

    “你可是愈发会使性子了,这么晚了还不睡?”

    “我睡不着,所以出来走走。”

    瑶华仰头看他,月光下,慕远帆星眸点点,比夜空中的星子还要璀璨耀眼,将他整个人映衬得熠熠生辉。

    但他脸上却有一丝倦容,笔直的脊背在夜色下显得有些单薄,竟好像是瘦了许多。

    “既要出来走走,怎么不多带几个人?夜里不安全。”

    虽是责备的话语,却听不出一丝怨怼,倒是温柔如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