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绝地反击-第2/2页
然后这才在问答页面,认真地开始作答。
【谢邀。
关于这个问题我想先引用一下龙应台《美丽的权利》的一段话:我的伯父有片果园。他日日夜夜施肥加料,杀虫遮雨。到秋风吹起时,累累的苹果,每一只都以最鲜艳、最饱满的红润出现。路过果园的人没有一个不驻足观赏而垂涎三尺的。如果有人经不起诱惑,闯进园来偷这些果子,你难道还指责这果园不该把果子栽培得这么鲜艳欲滴?说他“自取其辱”?难道为了怕人偷窃,果农就该种出干瘪难看的果实来?难道为了怕男人侵犯,我就该剪个马桶头,穿上列宁装,打扮得像个女干?到底是偷果的人心地龌龊,还是种果的人活该倒楣?究竟是强暴者犯了天理,还是我“自取其辱”?
私以为找各种理由为罪行开脱的人,无非想是为自己低贱的人格寻求一些庇护。
有人被骚扰被侵犯是因为她穿的少,那么这个逻辑成立的前提必须是她穿的少就是为了吸引男性,而不是别的原因。
其实我一直很想问一句,为什么我们总是在强暴案中讨论女性不该做什么,而没有试图教育男性不该做什么?
这些年,有些媒体和记者为了吸引眼球,追求轰动效应,或者仅仅为了博得更多的关注和粉丝,混淆黑白,颠倒是非,有的热衷于做标题党,什么标题唬人用什么,完全不顾在网络社会中,个体的情绪经过快速便捷的信息渠道传播,极易蔓延和扩大,迅速扩散为社会情绪。一些事本该同情却幸灾乐祸,本该愤恨却钦佩效仿,本该谴责却点赞夸奖,这种“社会情绪反向”值得警惕。作为新闻舆论工作者,作为自媒体时代里的每一个人,我们的传播不仅是自己的事情,多多少少会影响一些人,因此我们有义务正面宣传,有义务让更多的人从我们这里感受到光明与温暖,感受到向上向善的力量,而不是颓废悲观、仇恨消极、充满戾气的负能量。“光明每前进一分,黑暗就会退后十分。”
如果你看到这里,还觉得还坚持认为被骚扰是活该,那么你最好祈祷这种事情不要发生在你身上,要不然我也会微笑地送上一句“活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