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咱尊重人家的意愿



系统的甘蔗出苗效率非常高。 

 小小的甘蔗苗是很有力量的,健壮的小苗轻松就能将覆盖的地膜戳破。 

 最近几天天气都很热,甘蔗苗的长势很不错,已经将头伸出来感受世界的美好了。 

 在农村传统的甘蔗育苗方式是将种子集中放在一起,淋上发酵的人和家禽的五谷轮回之物,以及一层泥浆,再盖上干草。 

 等待甘蔗苗长到30公分,再移栽到地里去。 

 但是这种传统的育苗方式十分费时费力,移栽之后还要每隔两三天就去浇一次水。 

 宁聪给李二旦介绍了一种覆膜育种法。 

 甘蔗种好后,用保鲜膜将甘蔗覆盖起来,起到一个锁住水分和保暖的作用。 

 李二旦肯定是信任这些专业的人的,但他老爹刚开始一直担心保鲜膜会将甘蔗苗捂死。 

 每天中午戴着斗笠,顶着大太阳去查看。 

 这不,两个星期的时间,甘蔗就像竹笋一样刺穿薄膜破土而出了。 

 很多时候,做人做事不要担心,你现在付出了就得不到回报。 

 因为之前的准备工作都是为了扎根。 

 “老爹,我说你要相信人家吧?人家清北大学可不是白读的。” 

 一家人正在给甘蔗苗疏苗,李二旦不由调侃道。 

 “这姑娘有本事!” 

 李建军不反驳,脸上笑呵呵的。 

 “伯伯,甘蔗已经出苗,差不多可以将薄膜掀开了,不然天气太热会把它们闷坏。” 

 “揭了膜就可以培小土了。” 

 宁聪面无表情的做着记录,转而对李二旦说道。 

 “还有,李老师,甘蔗棚要搭起来了,不然下一场大雨,甘蔗很容易涝死。” 

 李二旦欣然的点了点头,随后便去抱稻草了。 

 “妹子,你看这甘蔗苗长得多好,铲掉也太可惜了吧?” 

 李建军轻轻挥舞着锄头,将甘蔗道两旁的土堆挖下来,打碎,覆盖在甘蔗根上。 

 宁聪连忙解释道。 

 “不铲掉以后会没产量的,伯伯,您看这里不足40平方公分的地方长了十二条甘蔗。” 

 “太密集了,会抢养分的,留下四棵,每亩地至少铲掉百分之二十的苗,给它们留下足够的生长空间,这才能长出高品质的甘蔗。” 

 “宁聪姐姐,是这样吗?”,李小艾示意她过来看下。 

 “没错,小艾妹妹真棒!” 

 宁聪微笑着夸赞道。 

 面对夸奖,李小艾自然也是沾沾自喜。 

 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两人倒是慢慢熟络了起来。 

 宁聪跟她讲了很多关于学校和专业上的事,学生时代的人还是很崇拜高考715分的封号学神的。 

 另外她还分享了一些学习上的心得,李二旦用神识偷偷听了一些,比起曾艳君的题海战术的确高出了几个档次。 

 不过这种兴趣学习法,还有记忆宫殿什么的,他真的学不来。 

 还是专注药剂好用。 

 李小艾也慢慢对宁聪有了很大的改观,特别是在宁聪让她们家保姆,把她高中期间的笔记邮递了过来之后。 

 这可不是普通的东西,要是放在书店印刷,说不定能卖上数百万的。 

 这下李小艾彻底是被宁聪给俘虏了,不再是自己这个哥哥身后的唯一小跟班了。 

 但李二旦还是很感谢人家的,按照对方给的一对一私教联系方式。 

 他给李小艾联系上了各科的资深特级教师。 

 不是蛮贵,一科五百一个小时,补一天也就他当年一个月的工资。 

 价格不贵,但不是一般人能联系上,要不是宁聪说话,人家都不一定鸟你。 

 以前穷,补课都是奢侈,就更别说请私教了。 

 现在李二旦有钱了,培养自己妹妹,花多少他都乐意。 

 一个月十八万,都是小钱,寒暑假都补上。 

 当然,李二旦肯定这女孩是带有目的的,毕竟他自己就是个无利不起早的人。 

 就别怪他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他懂什么样的人是不会轻言放弃的,谁叫他有天机术呢? 

 孽缘啊! 

 但至少,现在其乐融融的一幕还是他最希望看到的。 

 这个场景发生在整个西山梯田。 

 高校技术员,指导着农民播根疏苗,栽肥施土,颇有当年知青下乡的场景。 

 但是今天分工更加明确。 

 李二旦并不想他们直接参与劳作,什么样的人该摆在什么位置,这是最需要搞清楚的一点。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