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第2/3页





    紫鹃笑道:“这有什么,难得这样大世面的。只怕姑娘会累着。”

    小蕙已端了一碗参汤来叫黛玉喝了,道:“这是雪参汤,是来时夫人特地叫我带来的,叫熬给姑娘喝,防累着。”

    黛玉笑着喝了,道:“多谢了。如今身子好的很,也不用喝那些东西了。”

    正说着,鸳鸯来请,说就要与贾母到荣府大门外候着的。

    紫鹃雪雁忙扶了黛玉来到贾母正房。只见刑夫人王夫人尤氏、李纨凤姐等都在了,自贾母等有爵者,皆按品大妆。

    众人按序到荣府大门外等着。园内各处,帐舞蟠龙,帘飞彩凤,金银焕彩,珠宝争辉,鼎焚百合之香,瓶插长春之蕊。街头巷口,俱系围幔严挡。虽静悄悄的却让人等的颇不耐烦。

    黛玉只想着这贾妃自幼就是由贾母教养的,素日贾母也常挂在口边,十分引以为傲的,倒有几分好奇之心。

    好容易等得贾妃来了,赏了园内太平富贵气象后,来到园中正殿升座受礼。

    茶已三献,元春出了园子,来到贾母正室,一家子女眷相见说话。

    元春满眼垂泪,一手挽贾母,一手挽王夫人,强笑道:“当日既送我到那不得见人的去处,好容易今日回家。娘儿们见了,不说说笑笑,反倒哭起来。一会子我去了,又不知多早晚才来!”

    抬头见了刑夫人、李纨、凤姐、迎春姐妹等俱在帝围绕,又一一见过。只拉了迎春姐妹,双泪直流,笑道:“姐妹们跟着老太太都是好的,越发出挑标致了。”又转眼看向贾母刑王二人道:“女儿家,只有在家时几年快活日子,嫁了人就都不易了。老太太、太太们可都要多疼着些才好呢。”

    贾母等忙笑道:“遵娘娘凤谕!”

    东西两府掌家执事人丁等在厅外行礼。元春因问:“林姑妈家的黛玉、薛姨妈、宝钗因何不见?”

    王夫人忙道:“外眷无职,未敢擅入。”

    元春听了忙命快请。一时薛姨妈、宝钗、黛玉方进来,欲行国礼,元春忙命免。

    元春也不瞧薛姨妈,只抬眼细细打量了宝钗和黛玉。

    只见宝钗身着大红金丝锦缎祅裙,头戴金丝八宝攒珠不同一般髻,绾着朝阳金凤挂珠钗,项上带着那珠宝晶莹黄金灿烂的金锁。脸若银盆,眼如水杏。

    母亲进宫时总说宝钗庄重娴淑,语气中总嫌黛玉娇气轻浮。只自己在宫中多年,见过多少口是心非,面善心毒的人。

    看了宝钗一眼就觉容貌虽出众,但若放在宫里也非拔尖的。虽看起来庄重娴淑,只那庄重是端出来的,娴淑也是练出来的。倒是十分的心机城府,怪道几年前还想着进宫来。穷苦贫寒人家,虽粗茶淡饭,终能日日相守享天伦之乐。这宫里明争暗斗的,想想都是后怕的。自己步步小心,时时谨慎,好容易才升为妃子,也不过这样罢了。

    再看黛玉虽淡淡素装,未施脂粉,却只觉清婉脱俗,自然一种风流态度,天生一股书香灵气。乌溜溜的双眸晶亮澄澈,一派纯真无邪。又兼那燕窝之事多得了黛玉不计仇怨出手相助才化险为夷,心中便不由对黛玉十分喜爱。

    元春一面看着,一面口内夸赞,道:“终究是黛玉宝钗二位妹妹更加出众呢。”

    又拉了黛玉到自己身边,细细问了衣食情形,因想着黛玉尚如此年幼却痛失双亲,前儿母亲还把燕窝之事推在黛玉身上,便又怜又愧,笑道:“妹妹这般可人疼,只可惜姐姐在宫中不能亲为照看。好在还有老太太、太太们,倒才略可放心的。”

    一面转头嘱咐众人,道:“好生看顾了,不能叫妹妹委屈了。”

    贾母王夫人等忙应了。

    宝钗心中大为失望,原以为娘娘会喜欢自己,却又被黛玉讨了欢心。

    黛玉乍见到元春时,只觉雍容华贵,英气逼人。听到说话时便觉温柔亲和,只语气中却透出无限寂寥。一旁静静的看来,心中却对元春升起莫名的同情。

    却未料到元春这样特别关慰自己,倒真如小贝所言的了。心中虽有些奇怪,却也高兴。

    待到元春叫诸姐妹各题一首诗时,黛玉便也提笔作了一首五言律。《世外仙缘》名园筑何处,仙境别红尘。借得山川秀,添来景物新。香融金谷酒,花媚玉堂人。何幸邀恩宠,宫车过往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