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第2/3页
众姑娘和贾母都少见她这样,不由心中称奇,十分不惯,都有些不自在。气氛沉闷的吃完了饭,王夫人方自回去。
姑娘们都舒了口气,湘云还惦记着要给画儿写字,便拉了探春来至黛玉房中。
探春看了那两幅画儿不由赞好,忙细细赏了好一会子!
湘云便要探春快写几个字,道:“墨都替你研好了,快写吧!”
探春拿了狼毫,沾了墨,笑道:“题什么才好呢,也要配得这画儿才好。”
湘云笑道:“林姐姐、惜春妹妹各想一首诗,三姐姐题上好了。”
惜春笑道:“这画也罢了,诗上我却是不能的,一时是想不来。”
湘云笑道:“不拘什么,只妹妹喜欢的诗也行。”
惜春方笑道:“那就题这首裴迪《夏日过青龙寺谒操禅师》吧。”说着轻声吟咏起来:
安禅一室内,左右竹亭幽。有法知不染,无言谁敢酬。
鸟飞争向夕,蝉噪已先秋。烦暑自兹适,清凉何所求。
探春一面挥毫狂书,一面笑道:“虽不应时,却很应事,禅味甚足,好的很!”
该写黛玉的画儿时,黛玉笑道:“李义山的诗我只喜欢这句‘留得残荷听雨声’,就由这句想了这首诗,也不好,”
遂念到:秋雨响珠玉,风荷护红蜓。灵波漾涟漪,馨香沁素心。
探春认真的听了,笑道:“那首原是极好的,只姐姐这首更配这画儿。”
湘云道:“‘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好固然是好的,只太作悲了。倒是姐姐这首对景对时,就写姐姐的。”
黛玉笑着谦道:“我的太过雕凿了,还是李义山的纤巧自然。”
探春也不理,自挥墨题了。
湘云忙拍手称好,道:“这画儿好,诗也好,姐姐的字更好。”便急不可耐的用嘴吹画儿,让字墨早些干了,好卷起来带了回去的。
黛玉笑道:“急什么,放在这里,咱们说会子话,自然就干了。”
探春道:“正是呢,明儿一早就要回去了,怪不舍的。”
湘云噘嘴道:“若不是我家,谁愿意回去呢。偏婶子总不让我在外边的,说是不放心我。”
黛玉笑道:“你婶子可是好心的,若是任由你在外边住不管你,那才是心中没有你呢!”
探春也道:“林姐姐的话很是,只有家的孩子别人才是轻易欺负不得的。你每回来时都有丫头婆子跟着的,回去时也总有人来接,那都是你婶子给你的脸面,叫大家知道你不是无依无靠住在这里,家里是有人亲有人疼的。”
湘云怔怔的听着,心中原有的不满顿时消失,点头道:“原来这样,素日我还总以为是婶子处处管着我,见不得我快活。我原心里还恨她的,竟是我错了。”
黛玉笑道:“你婶子若真处处管着你,还能由着你的性子口无遮拦,疯疯颠颠的?还叫你读书上学?”
探春道:“我也听和你来的周家婆子说了,你婶子也是个检省自律的,家里自用的衣裳都不用外头女工的,全是自己做的,也常熬夜做到三五更的。你在家里帮着她做些,也别叫苦嫌累。若她知道了,心中不喜,你们日常在家见面时,岂不彼此尴尬?”
湘云听着深觉有理,自已素日竟有些任性了,颇为自责羞渐。
黛玉笑道:“到底是云丫头,这会子知道自己的过儿了,便也脸红了,也不给自己找籍口。我们不过是好意提醒你,你只记得就可了,也不用这样自责。”
探春也说是,惜春笑道:“好早晚了,这画儿也干了,我也卷好了,云姐姐可带回去了。”
探春忙道:“也累了一天,倒要回去歇着了,别扰了林姐姐休息。”便要和惜春湘云回屋。
黛玉也不留,只笑道:“云妹妹且留下再说句话儿。”
湘云笑道:“我正要嘱咐林姐姐呢,若三姐姐忙忘了,林姐姐好歹提醒着,打发人去接我来。”
探春只瞪了湘云一眼,便拉了惜春先回屋了。
黛玉却叫紫鹃把那大红匹团花金丝锦缎和昨儿备的几身衣裳拿来,笑着对湘云道:“这两匹缎子是我从苏州带来的,原就给妹妹留着的。妹妹带回去,送婶子也好,自用也好,只随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