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回 乞儿奇遇贡山渡,侠士助守大粮船-第2/6页



    沿着船板,爬上来一个衣衫褴褛的小乞丐,看着最多不过十四五岁。尤其是那张瘦长的驴脸沾满泥浆,肯定是奔波了数百里。余南时甫一见他,就微微蹙眉,面带忧色。

    胖家丁挥舞长鞭,直接扫过小乞丐的脸,疼得他鬼哭狼嚎起来。

    “死盲流子,敢蹭言爷的船,小心你的狗命!”

    见小乞丐只是原地打滚,胖加丁更是如狼似虎地扑上来,撩起褂袍,抬脚便要踹。小乞丐蜷缩起身子,闭上眼睛。

    “慢着。”

    小乞丐蓦然抬头,看到余南时那张俊朗的脸庞。此时的他眉头上指,脸角紧绷。

    胖家丁啐了一口唾沫,扬鞭直指余南时,抬脚便想继续踹他:“关你甚么事!”

    余南时倾身一挡,虎眼圆睁,发了一身喊:“你再敢走一步试试!”

    顷刻间,空气仿佛凝固,立在甲板上的众人都默默注视着。

    胖家丁吓得双腿如筛糠般乱抖,翻起白眼珠,祈求着主人的回应。

    那“言爷”焦躁不满地扬了扬手,示意胖家丁退回来。搭上一个小乞丐是他完全不愿的,但面前这人似乎不是善茬,肯定是他惹不起的。

    盛舜英见场面尴尬无比,连忙塞给言爷几枚金铢:“这是给他付的船钱。他孤身一人,无依无靠,别为难他。”

    余南时扶他上了甲板。水手长把船板收好,长呼一声:

    “开船喽!”

    “谢谢大爷,谢谢大爷,就算是他神武帝君老人家都没您大慈大悲!”小乞丐膝盖一软,匍匐在余南时脚边。

    盛舜英一听他开口,原本冷却的心又重新热络起来。他的官话带着很浓的北地口音,盛舜英对此再熟悉不过了。

    余南时心领神会,带着高元和紫绡到船舱里放行李、安铺位了,留下她和小乞丐坐在船舷上畅谈。

    “哎,小孩儿,你叫啥名?”盛舜英话里透着漫不经心,想着这样能让小孩放下戒心。

    小乞丐没有留意她,反而眼勾勾地盯着她的衣袋。

    盛舜英先是一愣,马上读懂了,掏出一壶从指南宫里带出来的莼菜羹。他连忙扑上去,抱着小壶拼命喝下去,边喝边道:“俺姓姜,咱们屯的人都叫俺阿平。”

    “慢点吃,别噎死了”,真奇怪,在平辈里当妹妹的她第一次体会到当姐姐的滋味。

    “打哪里来?”

    “北地德光县高娄村。”

    “嗯,这么说,咱们还真的是老乡”。盛舜英面露喜色,有了点“他乡遇故知”的暖意。

    姜平若有所思地眯起眼睛,“姑奶奶,您也是高娄村的?”

    “不是,是盛一一”电光火石间,盛舜英意识到不对,赶紧把“盛家庄”这词给咽进肚里,调转话锋,“既然是本家,咱们萍水相逢,一路上也有个照应一一你打算去哪儿?”

    姜平撩起破袖子,露出满是伤痕的枯瘦胳膊,左小臂上绑着一个小蒲包,层层叠叠打开后,里面是一张皱巴巴的白绵纸,信上的字是已糊的不成样子。

    “这是俺远房表舅寄给俺的信,他在瑶池九寨里当差,总给俺娘寄钱,这几年断了信,俺就想着去找他。”

    盛舜英有些心疼,便问:“家里还有几口人?”

    “别说北地郡,就是整个韶州,都遭了水灾,粮食一点也没长出来,人都没了。”姜平抽泣道。

    “朝廷不是有赈济吗?”盛舜英知道,朝廷早就接到了密报,韶州灾情严重。陛下特意下旨,调运孟州、铁州、广源州粮食共计三百万石赈灾,按理说,灾民可以填饱肚子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