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回 天地苍穹,从何而来-第2/5页
面对滔滔海潮,他并没有心灰意冷。
本来,他作为一位被除名的宗室,遑论前途,就是生活都成问题,但是他联合随从和土民,垦拓田园数十亩,既实现了自给自足,又与外界打通了走私渠道。由于地处极北,每年有四个月无法下犁,如此过数天,他闲着无事,就开始钻研剑法。每次闲步来到海边,他就在怒涛中练剑,在搏击海浪中锻炼自己。自此而后,姬绶昌日日在海潮中练剑,把自己忧国忧民的一腔热血、一统天下的豪情壮志和无故被废的满腹惆怅注入剑中。如此过了近六年,他已感自己武功难逢对手。
悄无声息地杀光数十个看守后,他进一步向外联系,结识各色人物,招募自己的班底,组成了庞大的门客队伍。大青岛也在他的苦心经营下,变成了富甲一方的世外桃源。
蛰居海岛十三年后,老代王去世,姬绶昌的嫡出兄长继位。焦、息、普三大国见代国政权不稳,联手出兵四十三万人,准备强行吞并、瓜分代国。弱小的代军主力在樟树围被三国联军全歼,新代王战死沙场。国都泾邑被联军包围,城内一片混乱。关键时刻,姬绶昌带领三千门客星夜兼程,冲破包围圈,闯入城中,在一众军民的拥护下继位。此时,城内仅有**千余名老弱残兵,与城外大军相比,简直不值一提。
危急中,他亲率十三骑乘夜出城,赶赴外地调集援兵,很快,招募起马步精兵四万人赴援都城。而兵临城下的联军锐气正盛,三国将帅自恃兵力强大,没有抓住攻城的最佳时机。别无退路、只能坚守危城的代军在他的督战下拼死抵抗。此后,联军久战疲惫,锐气大减。利用这一机会,他大开城门,亲自披挂上阵,以三千精兵反复猛冲,斩杀敌军万余人,代军士气大振。随后,他利用敌将帅轻敌懈怠的弱点,派兵迂回至敌军侧后,突袭中军,烧毁了联军的全部粮草器械。还未等联军反应过来,他又在第二天夜晚命令全军出击。联军行阵大乱,全面溃逃,在损失兵数万、将帅三百后仓皇逃出代国国境。
为一雪前耻,他实行了七年的休养生息政策,坚决贯彻精兵简政,显著增强了国力。
在接下来的十年里,他或依靠天时地利巧使计谋,或掷赌对手的决策失误大胆冒险,或倚仗人和的精诚团结果敢出击,一举吞并了大大小小的诸侯国,统一了中土,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天下共主。
为了彰显自己统治的合法性,他将纪年法改为“天历”,一直沿用至今。
在他一统天下之后,他将被征服的地域划分为七十二国,由自己的宗室、功臣统治。他又本着“兴灭继绝”的原则,保留了被灭诸侯国的小块领地。为了诸侯国之间不起冲突,他授意群臣创立了《礼》与《乐》,规范不同等级的行为。他在位的四十年里,天下相安无事,年谷屡丰,刀枪罕用。尤其在弥留之际,他拖着重病之躯,乘舟来到潦海,与西方大陆上的雄主阿尔弗雷德大帝会盟铸鼎,以示天下永安。此鼎至今还被放在代国宗庙中,与他留下的另外六件宝器一同受到隆重的祭祀。
天历四十年,姬绶昌驾崩,享年七十一岁。殡天后,他被臣民拥戴为“神武帝君”,安葬于距泾邑城北四十里的谯山。谯山山体浑厚,气势雄伟,泾水三面环流。山上原本寸草不生,直到帝君一统天下后,亲手在山顶植下一柏。帝君去世后,不但每年的祭天典仪上有文武百官按品级依次植柏,而且还有更多虔诚的老百姓自发植柏。也就是从这时起,中土每位帝王登基,都会派人远赴代国植柏,以示忠于帝君之心。
但纵观天下之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每一个将举国之安危系于一人之全身的朝廷,从根上就不能真正爱百姓,终究不能长久,代国也逃不出这个魔咒。...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