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七章 雍正官窑-第2/3页



        上面芭蕉的茎和叶子都是有翻转的,这一点在明代的画法中往往不够注意。清代人比明代人多开一分眼界,就是因为西方的绘画手法进入天朝后,天朝人看到了西方人画画的阴阳向背,从而学了过来。在此之前,天朝人对此的感受是不强烈的,都愿意很平面地、平铺直叙地去表达。

        而且这件玉壶春瓶整体上来看非常完整,没有爆口掉釉的情况存在,品相十分完好。这要是以前的柳亦辰肯定会动了想要收藏这件东西的心思,不过他知道今天只是帮花子霂来鉴定这些东西的,再谈买卖的事情显得有些不太合适,他把这件玉壶春瓶放好然后把桌子上的那件盒子拿过来打开。

        盒子里面放的是一件斗彩仙鹤盘,柳亦辰把这件斗彩仙鹤盘拿出来先是看了一下底部的款识,款是正的上写“大清雍正年制”,盘子上面画着12只仙鹤,盘子虽然很小,但画得非常精致。它先是用青花勾线,然后    线,然后往里面填颜色,填色的时候既注意到了色彩的变化,又没有抢画面。雍正瓷通常做得很规矩。

        这是雍正早期的一件官窑,因为款识是正的,画面也是正的。康熙时期的很多瓷器,画面是正的,翻过来的时候有可能款写得不正,这是由于当时不注重这一点。雍正以后,官窑制度非常讲究写款的方向。

        古代的官窑制度是逐步完善的,品种也是慢慢增加的。雍正时期作为明清两代官窑中一个很重要的节点,它不仅增加了很多品种,更重要的是传达了一个朝代的文化精神。柳亦辰没想到他接连看了两件东西都是雍正时期的,他在想会不会花子霂下一件给他拿过来的又会是一件雍正时期的瓷器呢。

        柳亦辰现在很想知道他的这些收藏品是不是从专场拍卖会上面拍到的,要不然的话这也太巧了。这两件东西就算是上拍卖的话也能算得上是精品瓷器,价格应该都在五十万元以上。

        “子霂大哥我冒昧的问一下,你的这几件东西是不是刚刚从某个专场拍卖会上拍回来的,刚刚这两件东西我已经鉴定完,这两件都是雍正时期不可多得的官窑瓷器中的精品,这东西要是不是从拍卖会上拍回来的那恭喜子霂大哥你捡了大漏。”柳亦辰微笑着看向那边正在寻找其他藏品的花子霂说了句。

        “柳老弟不瞒你说这几件东西还真不是我从拍卖会上面拍到的,这是我前几天从一老太太手中收来的,就这两件东西老太太就要五十万,而且不准我还价。她说要不是家里面出了事情,她也不会把她老头子收藏的这些东西给卖掉。

        我问老太太家里面还有没有其他想要出手的东西,老太太点了点头告诉他他本来想卖掉五件东西,她以前听她老头子说过最值钱的就是这两件瓷器,这不是她就拿着这两件瓷器来到古玩市场变卖。

        可是那些古玩店给出的价格实在是太低,老太太这才准备拿着这两件东西回家,没成想被正在逛古玩市场的我给碰见了。然后我就跟着老太太回了家,路上的时候老太太告诉我是她的孙子得了白血病,以前的时候家里人都瞒着她她一点都不知道。

        这段时间她的孙子病情恶化急需做手术,可是那高昂的手术费她家里面实在是有些负担不起。老太太得知这一消息后当场数落了她儿子一番,然后告诉他们手术费她来想办法,就算是砸锅卖铁也要把这孩子给治好。

        到了老太太家里我一看她家中看起来并不是十分的富裕,老太太住在金陵的老城区,家里面现在除了她自己之外剩下的人都在医院陪她的孙子,自从得知孙子病了之后老太太就去过一次医院。那段时间她一直在想办法筹钱,后来实在是没辙只好把她老伴儿之前收藏的一些东西卖掉换成钱给她孙子治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