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八章 虎皮三彩-第2/3页



        说完管家转身带着外面的这些人进到院子里面,进到院子后柳亦辰发现这院子虽然没有他买的那个四合院面积大,可是里面该有的东西全都有。还真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进到院子里面进入他们眼帘的就是一座大型玉山子。

        玉山子作为一种特殊玉品出现于两宋时期,《宋史·礼乐志·宴飨》云:“诏辅臣观粟于后苑御山子。”记叙宋真宗与群臣观赏御廷中之石假山之事。事后君臣造词作诗以资留念,玉工受此启发,将整块璞玉精雕细作,使其形如山状,始做“玉山子”。

        金元时代的作品,以山林、雄鹿、柞树、人物为题材,而明代多以山石树木为主要内容。明以前的山石雕琢以钻法为主,往往可见孔状或砣状钻痕。到了明清时期,山子代表了玉雕艺术的最高水平。

        往往在同一件作品上,立体生动地刻画出人物、山水、草木、动物,有高浮雕、浅浮雕、线刻、刻款、多层透雕等多种技艺;对复杂图案能够精确掌握,同时    握,同时也更加重视细节处理,使明清雕刻技艺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

        院子中的这件玉山子玉质温润,带有皮斑。立体圆雕山林景观,树木高耸,遮天蔽日,林中有两人各牵一马行走其中,把北方游牧山林狩猎生活浓缩在小小的玉山子上。人物、马匹神态各异,整体构图疏密有致,镂空千姿百态,山风吹拂,枝叶摇曳而起伏,画面极富动感。

        从题材和手法上看这件玉山子是清朝时期的作品,清代的山子盛行于乾隆时期,多是以山水人物及历史故事为题材的大型场景。如“秋山行旅”、“南山积翠”、“会昌九老”等。小型的玉山子也较常见,亦是以山水人物、亭台楼阁为题材,雕刻出一幅幅淡雅宁静的山水风景。

        清代玉山雕琢受清初“四王”画风影响很大,山石布局讲究均衡、稳重,层林叠起,意境清淡,因而在雕造时力求古朴庄重,用刀平稳,转折圆润,不同于民间玉器裁花镂叶的装饰作风。

        驻足观看这件玉山子的人为数不少,当柳亦辰看完之后就发现有人已经开始向那位管家询问这件玉山子出不出售。管家告诉他们今天所出售的物件任总已经为他们准备好,其他的物件出不出售他也不太清楚。

        他们只好继续跟着那位管家走,过了一个拐角那位管家带着大家来到一间屋子前,他上前敲了敲屋子的门然后向屋内说到各位客人已带到,不知任总还有何吩咐。在这位管家说完后没过十秒钟屋内传来声音:“鄙人最近身体有些不适,如有怠慢各位的地方还望各位多多见谅。管叔请各位进来吧,去给各位备上好茶。”

        任佳柏说完后管叔打开房间门请他们进到屋子里面,进到屋子后柳亦辰他们就看到一位面色发黄、嘴唇发白的男人,这男人大概有三十多岁。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生病的原因才显得他特别的憔悴苍老,他们一一的向任佳柏打过招呼,任佳柏笑了笑说:“各位这屋子里面座位不是很多,大家是来看这些东西的,那咱们闲话少叙直接进入主题吧。”

        他们等的就是任佳柏的这句话,等他说完后各自奔着自己喜欢的物件而去,柳亦辰他们三个加上曾老他们也开始观察起这屋子里面存放的藏品。曾老和柳亦辰说过这次主要是以瓷器为主,省博物馆想购买几件不错的瓷器,所以他们直奔存放瓷器的地方。

        第一个映入他们眼帘的就是一件素三彩海八怪纹观音瓶,素三彩是陶瓷文化中非常狭窄的一支,虽然很狭窄但是依然能够体现出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康熙时期的素三彩有一个俗称叫虎皮三彩,但它和老虎皮好像没啥关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