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四、最好玩的工作-第4/5页



        孙泽世一行六人从李媛媛手里收到项目申请书的复印件后,都感动不已。能够得到周航的承认与理解是多么不易,并且项目资金给的相当充裕,在这样的条件下,如果还做不出来成绩来,都不好意思说是在武陵书院上过学。丢不起那人啊!还会让家族,学院蒙羞。

        周航的无人机改进项目在上院轰轰烈烈的展开了,无论是教授还是学生,都参与了进来,工资高是一回事,主要是工作好玩儿,还很有意义。

        最热闹的是黄承旭的团队,有三名教授参与进来,每个教授又带十名学生,进行技术公关。而黄承旭这个项目负责人就成了真正的领导者,每天负责追踪各个小组的进展和技术难题突破,硬是把他自己逼成了一个全能型的科技领导者。后来他进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读硕博研究生的名额,就是国家硬性分配给他的。毕业后,成了国家无人机研究所的学科带头人,就是与书院这段经历分不开的。

        黄承旭本人是不愿意离开周航团队的,但周航却大度地为他送行。并安慰他:“我在批给你们项目资金的时候就预计到了今天的结局,这是我们为国家出力的机会,而我花掉的金钱就是给你们一个实习的机会。没有经验和技术积累,谁会认识你这个人才呢?”

        后来黄家的族长黄士江听到了这些话,叹道:“我们这些老东西还是太保守了哇!格局和眼光还不如一个十几岁的娃娃。惭愧啊,惭愧!”

        黄家族长的话又传到其他几大家族族长的耳中,又结合陈家老祖培养周航的经验,于是武陵书院又进行了一番教学变革。凡是实验课目必须让每一个学生亲自动手做,浪费多少原材料都不心疼;中学部的娃娃每天两小时的工作工资,已经提升到十元每小时。只要学生有技术革新和创新的想法,就可以直接向学院申请项目资金,进行项目技术开发,项目负责人的工资也提高到一百元每小时。

        项目管理,资金调配,人员工资,完全照搬了周航八五年的标准。

        武陵书院中学部八五届得到国家硬性硕博连读研究生名额的,除了黄承旭以外,还有李媛媛中国政法大学硕博连读研究生、孙泽世西北工业大学硕博连读研究生、江永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博连读研究生、陈华勇哈尔滨工程学院硕博连读研究生、季一飞中科大硕博连读研究生、权婉容四川大学硕博连读研究生。

        周航首先获得武陵书院中医药特聘教授职位,然后在二十岁时又获得第三军医大学名誉教授、二十五岁西南大学物理学名誉教授。

        十七岁的教授,成了新中国的第一个未成年教授,如果依照后来的劳动法,武陵书院算不算违法?

        这一届书院放开了学生们考研的名额限制,上下书院一共有八十名考研,并且全部过关被录取了。又有二十名参军,一共一百二十八名应届毕业生,被国家挖走了一百人,对于陈家岭来说,损失是巨大的。但国家能够在这批人手中强盛起来,再大的牺牲也是值得的。。

        周航就是那留下来的少数个别,但他的起点却成了大部分人奋斗的终点。

        这人生天地间,哪有绝对的公平公正?关键还得看自己的天赋和努力程度。

        周航的小表姐陈爱华在八四年底考研,经过刘青松的推荐,被国防科技大学顺利录取了,成了计算机专业的首届硕博连读的研究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