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九、偶然事件-第4/4页



    陈家岭人带着几百万资金到深圳投资建厂的事很快就在县里、区里、省里传开了,1984年,时任四川省委书记的杨书记建议,调查组专门下到地区,调查此事。地委也立即派出工作组协同省委调查组调查,结果调查到地委某些干部,以及地方上个别干部,利用公权力干涉乡镇企业发展,在姓资姓社问题上,给当地的企业发展设置重重障碍。甚至有的干部对企业吃卡拿要,手段多样无所不用其极,生生把刚建起来的企业搞垮的事不止一桩两桩...

    最后得出结论:当地营商环境不理想,官员缺乏改革开放的眼光,纠结于姓资姓社的所谓大是大非问题,对发展经济的行动还停留在文件上会议上,鲜有实际行动支持民营经济和乡镇经济的发展。但是一个村集体,带着几百万资金远赴广东深圳投资的事情,只属于一次偶然事件!

    确实,在当时的四川农村,别说一个大队,甚至在一个乡镇都难找出一个万元户出来。一个村集体能够拿出几百万的,也只有世家底蕴的陈家岭,说是偶然事件,逻辑上没毛病。

    当时回四川休假的邓老,正在成都周边视察。改革开放后,普通百姓的生活改善状况是非常明显的,回城的知识青年再就业情况也是让人满意的,但听说武陵书院的投资项目被迫远走深圳后,沉默了许久。

    邓老最后对陪同的省委工作人员意味深长地说道:“陈家岭我是知道的,一条五溪河从村里流过,一边是整日雷电笼罩的雷劈山,一边是平缓的丘陵梯田、二十里梯田养活了一两万人啊!按理说这样一个环境恶劣,人多地少的村落应该十分贫穷。但恰恰相反,这是一处人间乐土!村民普遍接受的教育水平较高,还在周边乡镇办了许多企业,为解决当地劳动就业和国家建设做出过许多贡献,这些都离不开他们村里的武陵书院。

    我们经常讲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为啥像武陵书院这样,具有浓厚传统文化底蕴的知识圣地,却得不到大家的重视呢?难道我们老祖宗留下的知识就不是知识,非要花钱学的洋玩意儿才是?领袖说得好哇: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我看陈家岭村那个玩具厂就是很好的一个创汇项目,这样的项目为啥会得不到当地政府的支持和扶持呢?我们要三思啊!”

    邓老稍微停顿了一下,用手指着自己的脑袋,说道:“我看是一些干部这里有问题!在我们国家现在十分缺少高级知识份子的情况下,我们应该抱着虚心的态度,多多邀请武陵书院的毕业生,参加到祖国的四化建设中来!”


    本章完